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50年代的帳篷

50年代的帳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2:46:48

作者:老管 朗讀:梁雅

這幾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魯西南的天氣特别冷,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十六七度。下午下班後步行回家,感覺有了小時候冬天的感覺,凍得腮幫子生疼,下巴直打哆嗦。

小時候生活在魯西南農村,記憶中冬天要比現在冷很多,家門口的坑塘裡能結很厚的冰,幾乎每個冬天小夥伴們都可以在冰面上“打滑溜”,穿着厚厚的棉褲棉襖,沒有手套和圍巾,小手和腮幫子凍得通紅,但是後背卻熱的冒汗,抹下帽子,頭上直冒熱氣。小時候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又那麼快樂。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1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2

小時候的冬天很冷,那時候男同志無論老少都會帶頂帽子,主要是為了保暖防凍,帽子裡面都會墊上一張紙,當做帽墊子。帽墊子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頭上産生的油膩之物将帽子染髒,免得冬天經常洗帽子。畢竟那時候生活不富裕,能有一頂帽子就不錯了,如果帽子被洗了,會好幾天幹不了,也會好幾天戴不上帽子,頭會很冷。如果墊的是硬紙,還能起到對帽子支撐塑形的作用。

在魯西南農村,管頭上産生的油膩之物叫“腦油”,那時候生活條件差,農村沒有澡堂子,一個冬天幾乎不洗澡,也洗不上幾次頭,産生“腦油”是很正常的現象,特别是較為肥胖的男人,頭上分泌油膩的東西多,會經常被說“腦油”很大。粗布枕頭,枕上一個冬天,會被“腦油”浸染的光滑锃亮,用現在文物鑒賞專家的話來表達就是“包漿”很好。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3

年紀大的男人在帽子裡面墊一層紙當做帽墊子,有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生活經曆的人肯定都會有印象。上學以後的小男生,慢慢學會了要好,也會在帽子裡面墊層紙來防止腦油、支撐帽沿,但有時候會因為頑皮好動,出一頭汗,把帽子裡面的墊紙浸濕,抹下帽子,一頭碎紙。

那時候小孩子戴的帽子非常單一,大都是粗布縫制的,沒有形狀,堪比小品演員趙本山的帽子皺縮。為了能讓帽子周正起來,小夥伴們便發明了另一種帽墊子,類似于塑料帽撐子,也叫帽圈子,是用紙疊成拖拉機履帶的形狀,二指寬,根據帽子的大小連城一個環圈,墊襯在帽子裡面,撐起帽子的造型,使帽子更加闆正,戴上它便有了一種威武的感覺。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4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5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6

網上找不到小時候疊的帽墊子圖片 自己動手疊了一個

疊這種帽墊子技術并不複雜,但需要細心和耐心,如果細節處理不好,疊的不闆正,會影響帽墊子的效果;紙張的選擇也很重要,那時候的作業本紙很薄,又是反正面寫字,不适合疊帽墊子。最多的是到村裡“吃國糧”的人家去找他們從單位拿回來的報紙,裁成合适的形狀大小,認真仔細的疊成帽墊子。報紙疊的帽墊子雖然闆正,但容易吸汗受潮破爛,使用壽命短。最好的紙張是挂曆紙,疊成的帽墊子支撐度好還耐用。那時候能得到幾張挂曆紙,也是很奢侈的事情。

小時候,疊成一個規整的帽墊子,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可以在小夥伴面前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術,展示自己戴帽子的威武形象。現在,帽子已經不是男人們的必須用品,除了老年人還戴帽子外,其他人戴帽子也成了一種裝飾,甚至是時尚。

全球氣候正在變暖,也希望大家響應政府号召,倡導低碳生活,避免我們的後代連帽子都不知道為何物了。

50年代的帳篷(魯西南記憶帽墊子)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