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好動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
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其實都知道正确的教育方式,可很多時候同樣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效果是千差萬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從而導緻了教育結果的不同。
因材施教是每個家長需要根據自己孩子自身的個性和氣質發展出一套獨屬于他們的教育方式。
氣質和性格是不同的概念,氣質表現在精力活動,速度,強度等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氣質相當于平常所說的脾氣和秉性。
而性格指的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态度,以及對态度習慣化的相應演化出來的人格特征。性格是在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一經形成就會比較穩定,會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表現出來。
性格是可塑的,在個人的生活中形成之後,周圍環境的重大變化也會相應地帶來性格特征的顯著變化。
雖說性格不同于氣質,受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有明顯的社會道德評價意義,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氣質更多地體現了人格的屬性,而性格則更多地體現了人格的社會屬性。個體間人格差異的核心就是性格的差異。
當了解其中差異之後,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性格和氣質來對他們進行養育和教育。
一般來說孩子都是活潑的,他們的活動量本身就比成年人要大很多,但有的孩子尤其活潑,除了睡覺就沒有閑着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安于現狀,一會搖頭晃腦,一會跑來跑去,小動作無窮無盡。
這樣的孩子通常注意力不會很集中,而且總是不安分惹得父母煩心,老師頭疼。調皮搗蛋的孩子做什麼都心不在焉,導緻自己和周圍環境不能和諧相處。
活動量大的孩子有以下行為表現:
如果孩子有以上一些行為表現特征,那就說明他相比于同齡人來說屬于活動量較大的了。在教育這類孩子的時候,家長不能按照性格安靜的孩子去要求他們,以下幾個建議供家長參考。
包容面對活動量大的孩子,家長要有一顆包容的心,要知道這類孩子沒有辦法長時間安靜下來,他們不是故意不安分,也不是喜歡搗亂。
而是天生的氣質讓他們無法安靜下來,當每次被他們弄得煩心的時候,家長要試着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理解和包容孩子,這樣發火的幾率就會下降。
注意安全對于活動量大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會因為好奇而産生安全事故,這小意外雖然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但同樣需要家長時刻将其挂在心頭。
跌倒,摔傷,碰撞,觸電,燙傷等等都要注意,甚至有可能或波及到其他的小朋友,這一點上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強調安全的重要性。
合理活動要根據他們的特點找出适當的活動讓孩子發洩精力,比如說這類的孩子最适合做一些競技類的體育活動,比如跑步,球類或者跳舞等等。
家長可以在咨詢孩子意見的基礎上為他們選擇合适的興趣班,從而讓孩子找到一個渠道能夠發揮自己的活力。
又或者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坐不住,家長就要給他們在上學放學途中找到合适的機會讓其活動起來,又或者鼓勵孩子在課間幫老師擦擦黑闆,做做衛生等。
陪孩子做靜态活動孩子活動量大并不表明他們沒有安靜的時候,家長可以在平時多陪他們做一些靜态的活動,從而培養孩子安靜的氣質。
帶他們到比較安靜溫馨的房間或區域中,陪他們看書畫畫,講他們喜歡聽的故事,如果他們能夠安靜一段時間,就給獎勵,讓其能夠安靜下來的時間慢慢變長。
所謂的安靜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動不動,而是能夠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中途不會走神。如果期間孩子有一些小動作,無傷大雅家長也沒有必要嚴苛的要求。
很多時候家長早早地給孩子貼上了好動的标簽,就會在腦海中斷定這樣的孩子會犯錯,這樣做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好動和活動量大可能隻是孩子一個階段的成長現象,随着年齡和集體生活經驗的增加就會逐漸改善。
往往正是家長的評價讓他們始終保持好動的狀态。甚至會錯怪孩子,覺得隻要在集體活動中出了事情都是孩子惹出來的。
孩子的活動量大隻是性格特征中的一部分,往往并沒有惡意,也有可能改善,家長要客觀中立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用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使用一些适合他們的教育技巧去對待孩子。
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安靜,或者直接貼上好動的标簽就放任自流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