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們不會忘記時刻閃爍的光

我們不會忘記時刻閃爍的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18:23:42

我們不會忘記時刻閃爍的光(當我們仰望星空)1

武漢四中師生悼念袁隆平。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曹斌 實習生 朱名木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

得此不幸消息,武漢市民和武漢市第四中學師生,紛紛自發來到袁隆平曾經學習成長的武漢四中校園,獻花獻詩,寄托哀思。

追憶——

“一張書桌,兩位院士”

5月23日清晨8時許,細雨蒙蒙,校園甯靜,一束束鮮花整齊地擺放在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前。

“從昨天下午到今天,多位市民和師生來校,為袁老敬獻鮮花。”學校門衛人員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武漢四中前身為博學中學,1899年創辦,是我國最早的西式學校之一。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袁隆平曾在漢口博學中學(現武漢四中)讀高中。袁隆平曾表示,武漢四中是他最感親切的母校,“對我的成長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張書桌,兩位院士’一直是我們學校的佳話。”走進武漢四中校史館2樓的第十館,學校政教主任王莉介紹,這裡就是袁隆平曾經上過課的教室。

隻見教室裡的牆上,懸挂着袁隆平在母校學習生活的照片,以及為母校的多次題字,教室裡整齊擺放着10餘張陳舊的木質桌椅,第3排正中間的一張課桌,就是當年袁隆平和同桌林華寶的課桌。

“離開母校的日子,袁隆平先後6次回武漢四中探望。”王莉回憶,2009年學校110周年校慶時,袁隆平來到這間教室,摸着這張課桌,說他當時就是坐在這裡,同桌是林華寶,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老在多個場合都提到他和林華寶院士的同桌情。”武漢四中副校長王金霞說,2019年10月初,學校邀請袁隆平參加學校120周年校慶時,袁隆平還說他讀中學時數學成績不太好,但同桌林華寶的數學成績非常好。那個時候,林華寶雖是班上的數學尖子,但不會遊泳,而袁隆平是遊泳好手,但數學不好,于是兩人達成協議,互相當“老師”。“我劃不來,我把他的遊泳教好了,他沒把我的數學教好。”袁隆平笑言。

據校友透露,學校複名為武漢四中·博學中學也是袁隆平提出的建議。2009年4月,袁隆平回母校時,提出恢複老校名的建議,後經武漢市政府批準,武漢四中110周年校慶之際,學校同時挂牌“武漢市博學中學”。袁隆平在母校始設“袁隆平獎學金”,激勵學子奮發向上。

“太突然了,前段時間我們還聯系過。”5月22日,武漢四中校長胡斌聽聞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胡斌說,5月7日,為了進一步完善學校校史館袁隆平陳列區的相關資料,他還跟袁隆平院士的秘書聯系過,征求其意見。5月23日,胡斌清晨出發,趕往長沙悼念袁隆平。

追思——

“乘涼夢,米香彌漫,當念袁公”

“禾下乘涼,傾力用心,雜交稻米香。”5月23日上午10時許,武漢市體育舞蹈藝術學校語文教師龔明享,帶着昨晚為袁隆平寫下的一首詩詞,匆匆冒雨來到武漢四中。

“我和袁老雖未謀過面,但我們都以是他的校友為榮。”5月22日,得知袁隆平逝世的消息,龔明享心情非常悲痛,“來不及等天亮買一張像樣的紙,找來一張廢棄的光面紙,就将這首詩詞謄抄了下來。”

在袁隆平的雕像前,武漢市民向潔深深鞠了三個躬。“我的父母均從事農業工作,母親是從事油菜科研工作的,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母親也曾去過湖南,與袁老有過面對面的學習與交流,今天一大早,父母委托我來到武漢四中,在袁老曾經學習成長過的地方,為他敬獻一束鮮花,表達他們的哀思。”向潔1998年進入華中農業大學學習,“袁老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稻覆蓋全球夢,我們很多華農學子都銘記在心。”

“疑君在,再續禾下乘涼夢。乘涼夢,米香彌漫,當念袁公。九州大地豐收節,故田壟道音塵絕。音塵絕,世人難忘,萬代功業。”行走在校園裡的隆平路上,武漢四中高三學生胡新傑,誦讀着他昨夜為追思袁隆平院士而寫下的這首詩詞。

“當我們仰望星空,永遠不會忘記您。”高三學生楊雨晨說,小行星“袁隆平星”在天空閃亮,“袁隆平精神”也會人世間永遠閃耀。

來源: 湖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