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這樣一句話:
朋友圈就是一本公開的日記本,記載着自己每天的生活狀态,透明地展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很多時候,朋友圈成了我們的一張名片,很多關系,也因此變得更加深刻或者疏離。
人生漫長,同路的人難遇,好的感情更要珍惜。
所以,我們就要學會适時沉默和表達,不要讓“朋友圈”,拖垮了本應長久的關系。
“我終于忍不住,屏蔽了發小的朋友圈。”
“都相處30多年了,還有什麼忍不了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分享的内容都變成了負能量,不是抱怨就是憤怒,看完弄得我心情也很糟糕。”
這是前幾天,在地鐵上,聽到兩個同事間的對話。
聽到這裡,我回想起自己第一個“不看他”朋友圈的人,竟是我的表姐。
很難相信,原本很近的親情,會因為朋友圈而疏遠。
可這也很現實,因為,每一條動态背後,顯現的是一個人的心态和能量。
路上堵車,就斥責前面的司機不會開車;
兒子淘氣,就抱怨自己怎麼攤上這樣的孩子;
公司加班,就覺得倒黴遇到不解人意的領導……
這樣的動态是常态,這樣的情緒也如廢棄的紙屑,散落在了每一個好友的眼前。
偶爾的“發洩”,誰都可以理解,但持續的憤世嫉俗,原因很可能就在自己身上。
而當它以一種分享的形式出現在屏幕面前時,就很容易把這種負能量傳遞給别人。
可成年人的生活裡,每個人都很累。
自己的苦悶都急需出口,哪裡還有精力去消化别人的情緒。
于是,很多人選擇了遠離和屏蔽,多年的感情,也逃不掉疏遠的結局。
《人間失格》中說:“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從前,我們都曾以為,抱怨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時間久了,才發現,其實不然,反而會更加難受。
所以,不要把壞情緒堆積在朋友圈裡,因為沒有人會喜歡愁眉苦臉,滿身戾氣的你。
人生路上,沒有人不經曆坎坷,也沒有人會不遇低谷。
要記得,安放好自己的情緒,把抱怨換做希望,它會比黯然神傷和擰巴矯情,更易給人帶來歡喜。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屏蔽了朋友圈?”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說到了很多人心裡:
“現在越來越讨厭朋友圈,屏蔽朋友圈的原因是刷屏賣東西的,除了賣賣賣,還是賣賣賣,天天刷屏。
這樣的朋友隻顧自己的利益,從不聊天,從不評論,從不點贊,有些人躺在那裡,跟憑空消失一樣,留着這樣的朋友沒有意義。”
現實生活裡,也難免會遇到這樣的朋友,正如原來的同事陳晨,轉行去做了銷售之後,與我們交流的方式也隻剩下了朋友圈。
近期獲得的獎項,外派的學習和培訓,産品的優勢,以及購買的鍊接,每天準時、不間斷的推送,一直提醒着大家:快來買、快下單。
後來的一次聚會上,她還特地“檢查”了我們的權限,看是否屏蔽了她,結果,很是尴尬。
她笑着讓我們重新調回看她動态的按鍵,但這種“要求”卻令人反感,就像是在說:我就要賺你的這份錢。
失了分寸,也失了以往的交情。
很多時候,我們都犯了“把朋友圈當櫥窗,把朋友當顧客”的錯誤,一心想把朋友甚至是還算不上朋友的人,發展成消費人群。
但其實,太多的關系都很脆弱,經不起這樣的算計。
因為,不管與誰相處,無論何時,都離不開邊界二字。
親近地保持好距離,才是人際交往中最好用的公式。
千萬别讓本是朋友的關系,毀于利益;
不要浪費别人的真心,不要親手把對方越推越遠,更不要把曾經的推心置腹變成形同陌路。
記得,好好經營朋友圈,就是好好經營生活。
作家采薇在《不要用别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中,講過這樣一段經曆:
因為時常會在小店中買一些東西,采薇就在群中加到了琳達的微信。
很長一段時間,采薇都沒有很注意琳達的朋友圈——
直到她開始以每天至少8條的頻率,分享自己的歐洲旅行;
以每天至少10條的動态,分享自己的婚紗照;
以每天至少5條的信息,分享自己的婚禮小視頻……
從西式婚禮到中式婚禮,從中秋節持續到了第二年的春節。
起初大家都有在恭喜和祝福,無奈到後來,這些心情不得不在琳達繁雜的動态中,消磨殆盡。
有好友提出建議和提醒,但都被視而不見,于是,很多人都退出了群,甚至直接删除了她。
采薇說:
“沒有人不允許琳達在舉辦婚禮時興奮、感動,也沒有人反對她分享照片。
可是在5個月的時間内如此高調、反複地炫耀自己的婚禮,必然會引起周圍人的不快。”
的确,當朋友圈成了我們的秀場,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變了味道。
處心積慮地讓别人羨慕,到最後就容易被虛榮套牢,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聽過卡耐基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隻是要在别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别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将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而當我們漸漸成熟,也就會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好的壞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實、最重要的。
那些真正能使我們愉悅的,也并非是虛無缥缈的優越感,而是踏實落地的滿足。
要知道,雖然生活一地雞毛,但很多人依舊會覺得美好。
因為他們早已學會了享受擁有,不用去羨慕别人,也無需想方設法地獲取别人的羨慕。
有人說:“兩個人最好的關系是,初見生歡,再見也不厭。”
若想相處舒服,就不要有過多的期待和要求,正如朋友圈這個能量場,不要釋放太多不滿,不要試圖獲取太多利益,更無需呈現太多優越。
能夠自然地表達,坦然地接受,真誠地分享就好。
因為,越簡單,才越純淨,也更長久。
作者 | 劉小暢,熱愛文字和生活。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