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8-02 11:02:23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閱讀微光映照社會文明)1

堇書房内景 浙江甯波鄞州區圖書館

建 “小而美”,城市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新配置”

自2014年至今,“全民閱讀”連續九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建設“書香中國”逐漸成為全民行動自覺。各地積極辦活動、建設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其中成效極為顯著的便是城市書房。

作為一種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房開進了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區,以其創意和個性,吸引人們駐足,在拓展閱讀空間的同時,也體現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推動着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引領資源向閱讀傾斜

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明确提出,要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同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确提出,要“創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書房、文化驿站、文化禮堂、文化廣場等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國家大力扶持,百姓熱切期盼,讓城市書房擁有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經過多年發展,城市書房成效凸顯,社會或城市資源也更主動地向“閱讀”傾斜。

2014年,為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浙江溫州建成全國首家城市書房,并首次實行24小時不打烊免費自助型閱讀服務。城市書房的晝夜陪伴讓城鄉“人人享有”圖書館變成現實,促進了當地“15分鐘文化圈”建設,更是制定出全國首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地方标準《城市書房服務規範》,成為公共圖書館創新發揮效能的實踐樣本。截至2022年9月,溫州已建成136家城市書房,每年開展讀書沙龍、展覽等各類活動500餘場次,累計接待讀者1506.28萬人次。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閱讀微光映照社會文明)2

江蘇揚州城市書房一角 圖片來源于網絡

談起建設經驗,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張啟林介紹,溫州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大原則下,創新全民共建模式,市政府連續五年将其列入市政府民生項目,頒布《溫州市城市書房建設和管理辦法》《溫州市城市書房扶持補助辦法》等文件,進一步規範了城市書房的建設、服務、考核等,改變了以往文化部門單幹單辦的格局,全市90%以上城市書房由社會力量無償提供場地、參與運營。據了解,最近,溫州市圖書館周邊剛剛建成的一個高檔小區,拿出400平方米,申請建設城市書房。“以前是政府要建,現在是社會要建。”張啟林自豪地說。

設施布局直接影響服務效率,考慮到市民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溫州城市書房建設充分考慮人口聚集、交通便利、服務半徑、周邊環境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布點,同時,将其納入圖書館總分館體系,進行統一管理、“連鎖”運營,與溫州市公共圖書館實行數字資源一網通、文獻借閱一卡通、借還一站通服務。圖書物流經費則由溫州市圖書館承擔,并發揮總館技術優勢統一進行平台建設,确保各級城市書房有穩定充足的閱讀資源。

更值得一提的是,溫州于2020年9月成立了面向全國的城市書房合作共享機制,至今已吸引113個地市級城市加入,将全國各地城市書房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彙集起來,傳播開去。“想建設城市書房的地區,不僅能從這個共享機制中找思路,還能找方案,大到頂層設計,小到材料圖紙,都能尋到。”張啟林稱共享機制為“百科全書式的城市書房建設數據庫”。

城市書房成亮眼“新配置”

随着我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家門口的文化服務更加看重。一間功能齊全、方便到達的城市書房深得人心,成為不少地區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配置”。

城市書房不拘于學習閱讀,也強調體驗交流,因而具有更大彈性。各地在推進建設中,更重視凸顯地域風貌,在社區周邊、學校門口、地鐵車站、寫字樓裡分設城市書房,讓其擁有區别于公共圖書館的個性形象,又能體現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努力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

浙江甯波鄞州區探索出“圖書館 ”新模式,破圈共建大大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鄞州區圖書館以“圖書館 社會組織”“圖書館 政府”“圖書館 社區”“圖書館 商業”等合作形式推出12家“堇”系列城市書房。其中,與鄞州區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合作共建的“鄞光溢彩·堇書房”顔值與功能雙雙在線,成為熱門打卡點;與逸東酒店聯合打造鄞州區首家文旅融合“圖書館 酒店”堇書吧頗受遊客歡迎;在環球銀泰城等商業街區布點智能借閱櫃,提高服務效率。

遼甯沈陽立足文化特色,在設計階段就結合所屬區域的生産生活風格,營造不同的文化氛圍。有的書房依河而建,有的坐落在商業街,有的則建在文創小鎮,讓市民就近享受閱讀樂趣。河南不少城市書房采用媒體集團與中小學聯合建設模式,将校園閱讀做出新特色,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從小抓起,培養青少年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浙江、山東等地着重強調環境品質與讀者體驗,其城市書房在外觀造型和室内設計上,不僅裝修得體、布置整潔,還充分體現文化建築的氛圍感,營造出家居式的閱讀環境,提高了讀者的歸屬感,體現出城市文化品位。湖南長沙等地還打出“共享”概念,采用讀者認領圖書機制,将讀者轉化為“圖書管理員”,使城市書房建設與管理運營充分融合,提升服務針對性和滿意度。

城市書房大多受面積、地理位置等限制,需要定期更換圖書資料。為使居民常讀常新,許多地區還加裝借閱一體機、瀑布流閱讀牆等智能設備,一方面實現全天候開放、無人值守、自助借閱,另一方面引入和利用數字閱讀資源,提供看書、聽書服務,充盈閱讀體驗。

從圖書館、書店到城市書房,變化的是服務方式和閱讀理念,不變的是文化服務的溫度和深度。如今,城市書房的惠民底色更加鮮明,在一方小小天地間,閱讀、藝術、文化、遊覽、休閑等功能有機相融,以文化綜合體延伸閱讀場景,融入百姓生活,展現出勃勃生機。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閱讀微光映照社會文明)3

浙江城市書房一角 周炳法 攝

用 轉角就到,精神充電站惬意體驗多

比起觸手可得的精神“快消品”,坐下來享受一段讀書時光,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似乎很奢侈。而不可否認的是,無論生活節奏多快,文化選擇多豐富,一本好書仍具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閱讀及其相關活動仍是許多人的剛性精神需求。

追求便利、講求品質、要求多元,當内心需求與現實供給恰好匹配,就有了城市書房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不斷延展閱讀觸角,城市書房有助于實現全民閱讀服務網絡的全覆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

上海市民柳晶是剛走入社會的“職場小白”,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她認識到隻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在家學集中不了注意力,城市書房成了柳晶的“充電站”,讓她快速切換到自我精進的狀态。

因為想找能安靜聊天的地方而“誤入”城市書房,鄭州市民金河發現了新天地,還開發出新的時間利用模式。“因為工作性質,常常需要約客戶在外洽談合作,自從發現城市書房,我就會早于約定時間到城市書房先看會兒書,等客戶離開後自己再待一兩個小時,無形中多出很多讀書時間,在放松精神的同時還能收獲新知識。”金河一邊說,一邊稱贊書房的貼心服務,不僅配備飲水機、雨傘、充電器這種常見設備,還有新式的數字閱讀器和DIY書包體驗裝,充分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要。

一座城市書房,一座精神糧倉。很多地區的居民告訴記者,美好生活的标配應該加一條:轉角就到的閱讀空間。

在江蘇揚州,城市書房數量每年遞增,以現代化的風格、開闊的空間以及豐厚的藏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吸引市民走進這裡閱讀。正是在這裡,林浩天完成了自學編程的“小目标”。一年多以來,林浩天每天抽出時間,來家門口的城市書房學習一會兒,起初是半小時,再是一小時,現在養成了每天兩小時的學習習慣。“城市書房的書籍更新頻率高,而且還有志願者不定期收集我們的需求。這樣的好地方自然能拉近人們與閱讀和學習的關系,持續産出新鮮感和吸引力,讓閱讀變成一種生活方式。”

南方姑娘沈溪考入吉林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北方工作了。離家千裡的日子裡,單位附近的城市書房給了她不少慰藉。“因為在書房讀了很多城市史相關的書,在内心建立了與東北的精神聯系,真正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還認識了好多新朋友,生活便不孤獨。”沈溪說。

縱覽全國各地城市書房,還有一個群體人數激增,那就是不同年齡段的學生。“00後”的餘歲是一名大二學生,沒開學時她會到離家最近的城市書房複習功課、讀課外書,有時也找個安靜角落上網課,效率很高。現在,她還計劃申請做城市書房的志願者,把自己的收獲分享給他人,用行動守護閱讀習慣。

今年10歲的彭湃也是城市書房的常客。幾乎每天放學,他都願意來城市書房做作業,之後就讀一些科普類、故事類書籍,不再擔心父母接自己時間晚了,反而更喜愛這個“第二課堂”。

城市書房并不隻有閱讀一項功能,實際上,一些地區經過疊代發展,已探索出城市書房2.0版本,在融合圖書、文創、休閑等功能之外,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吸引更多居民來此打卡體驗。

浙江省溫州市民吳辰光每周隻要有時間就會到城市書房參加各種閱讀活動,現在已成為“領讀人”。如今,他也在地方圖書館的支持下,組織講座、開辦讀書會,擁有了“斜杠生活”。

在浙江甯波鄞州區,市民蕭歌是“鄞州晚七點”的忠實粉絲。“晚7點,走進城市書房,在一個輕松氛圍中,結識各行各業學識淵博、樂于分享的志願者,這是多麼惬意的體驗。”蕭歌說,希望城市書房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多元,活動越來越豐富,讓閱讀微光映照社會和諧、提升文明程度。

城市書房用書香傳遞溫暖(閱讀微光映照社會文明)4

一名小讀者在山東威海一家城市書房低幼區閱讀繪本 李信君 攝

管 城市書房進入有法可依新階段

日前,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批準通過的一項新法規——《揚州市城市書房條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作為我國首部以城市書房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該條例明确了建設、管理、運行以及服務内容和要求,确立了城市書房的法律地位,是城市書房相關工作進入法治化新時代的一大體現。

近年來,城市書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全國各地快速生長。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巫志南分析,這是由城市書房特性決定。“首先,城市書房規模适中、靈活布局,不貪大求洋,唯求便利、舒适、實用,街心鬧市、鎮角村口、小區校旁、景點園區皆可安身,可新建,也可在城市微更新中盤活用好各種閑置設施。再者,城市書房的日常管理運營,注重社會參與和專業服務,大量引入社會專業組織管理和服務,既提升了效能,又降低了政府日常運營成本。”巫志南還提到,市場機制與公益性質的平衡也是城市書房“熱”起來的重要原因。城市書房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相關規定,實行場地設施免費開放、基本服務免費提供,在此基礎上,允許管理運營主體配套提供群衆有實際需求的增值服務,增強了社會适應性和運營的持續度。這樣一來,城市書房可在基本配置之外,根據所在區域和受衆需求特點進行适應性調整,容納各種體現群衆創造性的志願服務,更加貼近基層,适應群衆需求。

在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看來,《揚州市城市書房條例》的頒布,标志着我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運行和服務步入法治化軌道,為城市書房的優化布局、科學建設、高效運行、優質服務增添了法律力量。這是揚州市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創新舉措,為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任務做出了示範引領。

實踐證明,城市書房适合中國大衆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文化土壤,而其發展越是面臨大好形勢,越要未雨綢缪規範運行,當務之急便是如何确保其長期健康發展。此前,我國曾出現推動城市書房建設運營制度建設的先例,但一般性“規定”“規範”較多,且限于業界,難以适用于社會面并建立大衆認同。就此而言,巫志南認為,《揚州市城市書房條例》把出發點和立足點擺在維護人民群衆基本權益,規範建設運營服務行為,大大超越了一般内部運行或部門管理制度的局限,排除了因人而異、因事因地而異的偶然性,以法規的剛性為城市書房鋪設了長期健康發展的軌道。

文化館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沈泉生則認為,城市書房通過人大立法的方式,拓展了建設主體,激活了社會資源,從而破解了僅憑文化部門單打獨鬥建“圖書館總分館”的瓶頸,實現了“圖書館總分館”增量、擴容、提質的升級版。同時,該條例在政府層面将住建部門納入城市書房的工作責任單位後,為選址打通了最關鍵的環節,社區用房成了城市書房的最佳選擇,也為公共文化設施空間打開了新局面。

綜觀《揚州市城市書房條例》各法條,巫志南認為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圍繞城市書房的建設和使用,理順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人民權益之間的法律關系,清晰地規定了政府統籌指導、規劃建設、常态管理、評價獎懲的主導地位,為城市書房沿着正确方向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二是圍繞城市書房的專業标準和服務質量,理順了公共圖書館與參與城市管理運營的社會力量之間的法律關系,清晰地規定了公共圖書館專業指導、資源保障、人員培訓、服務優化、平台支撐的專業及行業職責,增強了城市書房日常服務高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圍繞城市書房建設運營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矛盾,理順了倡導和反對、允許和禁止、獎勵和懲罰之間法律關系,清晰地規定了城市書房保持長期健康運營的底線,增強了正面預期強度和負面因素防範化解的剛性。

觀察到城市書房提供的綜合服務和建、管、用的多元模式,沈泉生還提出,需要全面理解和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在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内容的完善平衡、全面協調發展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細化,但不能碎化;可以突出重點,但不能厚此薄彼。“城市書房是以提供閱讀服務為主的公共文化設施,但不限于閱讀服務。因此,城市書房相關法律法規不應隻給閱讀服務‘開小竈’,而要綜合考慮、充分顧及其他公共文化服務的項目和内容,提升完整性,體現适應性。”沈泉生說。(記者 王彬)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