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一定要吃早點,長期不吃早點,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而且特别容易造成膽結石。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最近網上出現一種聲音,認為“不吃早點有損健康”的說法值得商榷,特别是“不吃早點容易得膽結石”更是無稽之談。
要搞清這個問題,咱就先要搞清楚,說“不吃早點容易得膽結石”的原因是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吃不吃早點應該是跟胃口有關啊,怎麼還跟膽扯上關系呢?
科學家是這麼解釋的:人體的膽汁由肝髒分泌,儲存于膽囊之中,而吃東西可以刺激膽囊收縮,膽囊一收縮,就把膽汁排入腸道,幫助消化。由于不吃東西導緻長時間空腹,膽囊受到的刺激少,可是膽汁還在正常分泌,就會大量沉積在膽囊,膽汁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時間一長就會凝結,變成膽結石。
從理論上來講,超過15個小時不進食,膽汁就會開始凝結。所以,15個小時應該是一個上限。因此,科學家分析認為,按照一般晚上六七點吃飯來算,如果不吃早點,直接堅持到中午12點吃午飯,那中間間隔肯定超過15個小時了。
而“吃不吃早點和膽結石沒有關系”這種觀點是這麼認為的:它們二者之間沒有直接關系,但是,膽結石的形成确實跟空腹時間的長短有關系,空腹時間越長,越容易得膽結石。
這層邏輯關系就捋順了。
不吃早點容易得膽結石的觀點,是基于正常的吃飯時間說的。如果晚上睡得比較晚,夜裡十一二點還加了一頓夜宵,那麼,第二天早起後吃不吃早點也就無所謂了,可以直接吃中午飯。因為沒有達到空腹15個小時的下限,膽汁一般不會凝結,基本沒有膽結石的風險。
雖然這頓夜宵化解了不吃早點得膽結石的風險,但是,您别忘了那句話:馬不吃夜草不肥。夜宵可是最容易長肉的。沒得膽結石,可是體重增加了,這也不是嘛好事。
因此,保持正常的飲食規律和生活規律才是最健康的。
此外,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除了空腹時長會影響膽結石之外,性别、肥胖程度、年齡、飲食習慣,甚至家族史,都跟膽結石有關系。
就拿吃的來說吧,膽結石與糖、飽和脂肪的攝入有相當大的關系。數據顯示,男性膽結石患者,平均要比健康的人每天多吃15克脂肪和20克糖。換句話說,如果您天天堅持吃早點,可是每頓早點吃的不是大餅果子,就是燒餅炸糕這些油大的東西,一樣容易得膽結石。
到那時您肯定覺得冤:怎麼我吃早點也得膽結石了呢?所以您得看看吃的是什麼早點,如果換成牛奶面包、青菜雞蛋,那就安全多了。
來源: 北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