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古代兵法中糧草是戰争重要的因素,很多戰場就是糧草決定戰争的勝負,三國時期曹操和袁紹曠日持久的官渡之戰就是因為曹操抓住機會燒掉袁術在烏巢囤積的糧草,一舉打敗袁紹奠定自己北方霸主諸侯的地位,成為三國亂世實力最強勁的諸侯,燒壞糧草戰勝對手的戰争例子還有很多,沒有例外的都說明這就是糧草對于軍隊,對于王朝的重要性,那麼在古代兵法中,糧草究竟指的是哪種食物,古代的兵糧具體指什麼?
因為現代生活中很多常見的事物是舶來品,在落後的古代生活他們的食物種類很少,為了尋找好的軍糧,古代将士們做出很多嘗試,現代生活中很多反映古代戰争的影視劇用的糧草基本都是小米,也就是粟米,這是符合曆史的表現,在古代軍糧确實以小米為主,這是因為小米在中國的種植曆史悠久,中國生命的起源在長江黃河流域,這片局域大多是水稻大米或者粟米的産地,在古時候水稻難以滿足生産生活的需要,所以大部分人們種植的都是小米,而且小米的營養價值,富含的能量更多,所以小米成為人們的主要事物,也成為軍隊糧草的主體。
糧草中的糧我們知道指的是小米,那麼草指的是什麼?因為軍隊中不隻有人,還有無數的戰馬,草就是普通喂馬的草料,除了草料之外還有很多方便生火做飯的柴火,這些基本就是糧草中草的主體。
當然除了主食之外軍隊為了保持戰鬥力還需要很多其他的事物,古時候肉類的飲食要比主食種類更多,烹饪手法更多,但在軍隊中為了保持肉的新鮮,士兵們的健康,是不會攜帶生肉作為軍糧的,基本都是事先制好的肉幹,這些肉幹可以保持士兵們的能量補給,還可以豐富戰士們的口味,還方便攜帶,肉幹成為很多軍隊的必備,同時在戰場上士兵們也會捕獵,尋找一些野味來犒勞自己,主将們也會将很多賞賜分給麾下将士,辛棄疾有名的詩句中,八百裡分麾下炙就是說把事物分給手下将士,這些都是額外的軍糧配置。如果戰事焦灼,士兵們吃飽飯就成為一種奢望,如果遇到更困難的遭遇,分馬而食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