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8 20:11:38

【思想彙】

作者:于文秀(黑龍江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孫玉秀(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哈爾濱金融學院講師)

編者按

在2021年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講話中指出,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強調要更加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技人才,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團隊,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高校特别是“雙一流”大學要發揮培養基礎研究人才主力軍作用,全方位謀劃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建設一批基礎學科培養基地,培養高水平複合型人才。

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于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和國力不斷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培養無疑是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我國對青年拔尖人才的培養一直十分重視,許多高校經過積極探索,在培養方式方法上取得一定經驗,但仍在很多方面有待完善。總體看來,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完善培養模式的三個貫通,即課業與專業的貫通、培養機制的貫通、專業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貫通。

打破階段教育壁壘,推動課業與專業的貫通

拔尖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需要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進行有序銜接與貫通的系統工程。現階段我國的教育現實是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标和培養機制層面存在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雖然新高考的改革與推進在某些層面已見成效,但學生的功利化選科、高校招生錄取模式的未同步跟進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脫節等,還是會影響我國對拔尖創新人才、科技領軍人才的培養。因此,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聯手,打破階段性教育的壁壘,構建基礎教育的課業與高等教育的專業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定位、培養内容以及培養環境等方面制定課業與專業融會貫通的長效機制。

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好基礎(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1

天津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的大學生走進西青區育英小學,在課後服務階段帶領小學生進行化學科普實驗。劉東嶽攝/光明圖片

具體而言,在人才培養定位方面,我們要将學生獲取基礎學科知識和提升專業能力視作一個統一的整體,結合拔尖人才培養需求,将注重理論知識學習成果的傳統課業設計與注重學習過程和能力提升的專業培養進行有效融合;同時,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進行多方位、多層面、多角度的溝通與協作,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素質培養為本位,依托拔尖人才培養平台,形成以培養既具備堅實理論基礎又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為導向的、課業與專業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内容方面,課業與專業的貫通要具體落實在教學内容與課業體系的整體性、連貫性與銜接性等方面。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要進行有效溝通,整合、構建新的教學内容體系,無論是課業學習還是專業學習,課程設置上既要呈現階段性特色,又要做到有效、無縫銜接,讓知識的部分與整體、外延與内涵統籌、和諧。同時,要堅持課内外并重、多學科兼容、多方面發展的原則,探索适合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引導學生獲得方法和能力,并以專業課程内容為載體的課業體系,将知識、能力與情感态度自然融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讓學生在完成課業任務和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明晰“牆高基下,雖得必失”的深刻道理,懂得隻有掌握大量的基礎學科知識,并具備了一定的獨立科研能力,将來在精深的專業學習時才會厚積薄發、有所建樹。

此外,針對拔尖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聯手協作,營造兼具學術氛圍與人文氣息的開放、寬松、一體化的人才成長環境。同時還要打破各種限制,充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促進多方多元交流互動,加快拔尖人才培養的融會貫通。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機制的貫通

确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是提升拔尖人才培養的又一關鍵所在。作為拔尖人才培養重鎮的高等教育要立足教育新格局,進一步完善并優化“本—碩—博”貫通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制定既可以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又有利于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拔尖人才培養計劃,拉長高等教育拔尖人才培養的縱向維度。

“本—碩—博”貫通式培養不是分段式培養模式的簡單拼湊,要加強三個階段培養方案的有機銜接,統籌制定既具有延續性而有彈性的培養方案。雖然“本—碩—博”貫通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已提出多年,但是多數仍停留在“形通”層面,想要真正做到“神通”仍有很大探索空間和研究價值。以往,傳統人才培養機制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因貫通性不夠導緻階段性特點過于分明,從所學課程的知識結構上來看,本科階段基礎知識積累和專業知識的系統性都不夠,到了碩士、博士階段,斷裂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單向度的專業思維邏輯遠遠達不到學科應用與深度科研的要求,嚴重阻礙了對潛在拔尖人才的發掘與培養。因此,高校需徹底打通傳統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計劃,形成富有彈性而又一脈相承的專業培養方案,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在培養環節上優化可以貫通基礎學科與專業學科的課程體系,形成銜接有序、逐級遞進、滲透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拔尖人才知識的貫通與能力的貫通。圍繞拔尖人才培養目标,各高校可根據自身辦學特色,搭建基礎學科、專業學科與應用學科交叉培養的多維課程結構,提高知識體系的貫通性,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制定更加靈活開放的選課制度,深化特色學分制改革,創新學業成績構成,賦予學生更大自由選擇空間,為拔尖人才自我知識體系的建構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寬松而廣闊的培養平台。貫通式的人才培養模式,不但可以打破相對封閉、單一的培養環境,還可以簡化教學重疊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内容重複,提升教學效率,優化教學資源,有效促進拔尖人才的培養。

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打好基礎(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2

3月23日,“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的同學們與“太空教師”同步進行科普實驗。王将攝/光明圖片

此外,“本—碩—博”人才培養機制的貫通還需進一步建設精良的教師隊伍。不斷完善和升級教學能力強、科研水平高、年齡結構合理的卓越師資隊伍是完成培養拔尖人才新使命的必要保障。目前一些基礎學科尚未形成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梯隊式師資團隊,特别是在“本—碩—博”貫通人才培養模式執行過程中,缺少能夠主動适應貫通培養要求、關注不同階段人才培養狀态,具有一體化人才培養意識的高素質創新型的骨幹教師團隊。必須建立健全有利于形成優質師資團隊的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培養教學與科研雙卓越的學科帶頭人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凝聚适應“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的高水平教師團隊,使貫通式人才培養真正做到“形通”與“神通”兼備。

内化立德樹人,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貫通

拔尖人才的培養也要與時俱進,内化立德樹人,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與思政教育協同前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推動知識與能力的貫通式培養,更要強化思想上的貫通培養,将思想政治教育無縫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傳承式教育,通過專業與思政的貫通,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避免單純依賴思政課程對人才進行價值觀引領,實現對人才的思想塑造、行為引導和價值引領,培養既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又具有健全的人格及正确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并擁有更高的道德責任和精神追求的拔尖人才。

專業與思政的貫通,不應是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簡單相加,應強化專業與思政貫通的意識,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拔尖人才樹立熱愛祖國、奉獻祖國的堅定信念。在教學内容上,應依據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特色,在實現專業知識與能力目标的基礎上,挖掘隐含在課程知識點背後的思政元素,依托專業教材、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手段,找準融合點,将科學思想、人文精神及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不着痕迹地融入日常教學中,将求真、務實、嚴謹的治學和工作态度,堅毅、創新的科學研究精神,以及奉獻祖國的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啟智潤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在專業課學習中完成對學生理想信念潤物無聲的指引,做到科學教育、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融會貫通,充分發揮“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的課程思政的核心作用。從而在協同育人模式下提升專業與思政貫通的有效性,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拔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不斷完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着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勢在必行。要将拔尖人才培養過程視作一個整體進行把握,逐步推動課業與專業的貫通、完善培養機制的貫通、促進專業培養與思政教育的貫通,構建内涵與外延雙向驅動的貫通式拔尖人才培養新格局,實現通過“拔尖計劃”培養中國的大師的教育願景,為國家重大戰略輸送高素質後備人才。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26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