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

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9:17:47

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忌口”是中醫一大特色,很多患者在拿到醫生的處方後都會詢問是否需要忌口 對此,有的醫生稱飲食一切如常,有的隻讓忌食辛辣,有的則特别交代要忌口,并列明一系列清單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文/記者 白麗 通訊員 李琪彬 漫畫/小牛 狹義指“病中忌口” 廣義循“藥食同源” 廈門市中醫院主治醫師賴新生說,“忌口”也稱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它是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時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又稱病中忌口廣義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忌食或少食某些食品,也包括為避免某些病情複發而忌食某些“發物”等 賴新生說,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辨證論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規律 他說,中醫辨證論忌,是依據《内經》“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理論,參照病機屬性與飲食的寒熱補瀉功能進行對證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熱病忌辛辣,陰病忌陰柔滋膩,陽病忌溫熱辛燥,虛證忌克消攻伐,實證忌補益固澀等 按五行生克規律論忌,《靈樞·五味論》中“肝病禁辛、心病忌鹹、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腎病忌甘”的原則,結合病情與食物的屬性進行忌口 關于疾病忌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食複”的概念,即熱病後可因飲食不當導緻疾病複發《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緻危”,強調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賴新生說,中醫曆來認為“藥食同源”,指出食物與藥草一樣,皆有“寒、涼、溫、熱、平”五性及“辛、甘、酸、苦、鹹”五味,并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須忌口的食物分為辛辣、生冷、發物、海腥、油膩及其他甜品、鹹品等類,皆可因病、因人(老人、小兒、婦女)及體質、因時(季節)、因地(東西南北)辨證施食論忌 辨證“施忌” 因病因人因時因地選擇食物 廈門八方問健中醫食療師許少雄說,忌食某些食物,其實也是調理身體的重要方面 肝膽有問題的時候,适當吃點酸味的食物,忌油膩食物;胃有問題的時候,盡量避免粗、硬、生冷的食物不能把容易消化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放在一起吃,比如飯前飯後吃水果,就特别容易脹氣 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人,忌吃煎、炸、烤的食物;容易過敏的人,最好不要碰發物,如香菇、竹筍、芋頭、花生、公雞、鵝、貝殼類海鮮等 陰虛體質的人,不要吃溫燥傷陰及上火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烤過的幹果等;陽虛體質的人盡量少吃蔬菜水果、貝殼類海鮮等寒涼性食物;血瘀體質的人盡量少攝入肥甘厚味食物,如肉類、海鮮、甜食、重口味食物 春季多濕,人體陽氣處于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減酸宜甘;夏季熱邪挾濕,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避免油膩、苦味食品和貪食生冷瓜果;秋季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少食辛辣大補之品;冬季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溫熱性食物 食物選擇上以當地生産的為主,舶來品、外地食物少量搭配,不要成為日常必須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時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适應,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而老人髒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纖維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忌口辨寒熱也要看虛實)1

寒熱虛實的快速辨别

“忌口”是中醫一大特色,很多患者在拿到醫生的處方後都會詢問是否需要忌口。 對此,有的醫生稱飲食一切如常,有的隻讓忌食辛辣,有的則特别交代要忌口,并列明一系列清單。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文/記者 白麗 通訊員 李琪彬 漫畫/小牛 狹義指“病中忌口” 廣義循“藥食同源” 廈門市中醫院主治醫師賴新生說,“忌口”也稱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醫臨床中注意飲食禁忌,以避免影響治療效果。它是在“藥食同源”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來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時在飲食方面的禁忌,又稱病中忌口。廣義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還包括因年齡、體質、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忌食或少食某些食品,也包括為避免某些病情複發而忌食某些“發物”等。 賴新生說,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辨證論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規律。 他說,中醫辨證論忌,是依據《内經》“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陽病治陰,陰病治陽,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理論,參照病機屬性與飲食的寒熱補瀉功能進行對證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熱病忌辛辣,陰病忌陰柔滋膩,陽病忌溫熱辛燥,虛證忌克消攻伐,實證忌補益固澀等。 按五行生克規律論忌,《靈樞·五味論》中“肝病禁辛、心病忌鹹、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腎病忌甘”的原則,結合病情與食物的屬性進行忌口。 關于疾病忌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食複”的概念,即熱病後可因飲食不當導緻疾病複發。《金匮要略》中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緻危”,強調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賴新生說,中醫曆來認為“藥食同源”,指出食物與藥草一樣,皆有“寒、涼、溫、熱、平”五性及“辛、甘、酸、苦、鹹”五味,并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須忌口的食物分為辛辣、生冷、發物、海腥、油膩及其他甜品、鹹品等類,皆可因病、因人(老人、小兒、婦女)及體質、因時(季節)、因地(東西南北)辨證施食論忌。 辨證“施忌” 因病因人因時因地選擇食物 廈門八方問健中醫食療師許少雄說,忌食某些食物,其實也是調理身體的重要方面。 肝膽有問題的時候,适當吃點酸味的食物,忌油膩食物;胃有問題的時候,盡量避免粗、硬、生冷的食物。不能把容易消化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放在一起吃,比如飯前飯後吃水果,就特别容易脹氣。 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人,忌吃煎、炸、烤的食物;容易過敏的人,最好不要碰發物,如香菇、竹筍、芋頭、花生、公雞、鵝、貝殼類海鮮等。 陰虛體質的人,不要吃溫燥傷陰及上火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烤過的幹果等;陽虛體質的人盡量少吃蔬菜水果、貝殼類海鮮等寒涼性食物;血瘀體質的人盡量少攝入肥甘厚味食物,如肉類、海鮮、甜食、重口味食物。 春季多濕,人體陽氣處于升發之時,肝膽氣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飲食上減酸宜甘;夏季熱邪挾濕,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減退,飲食應以甘寒、清淡為主,避免油膩、苦味食品和貪食生冷瓜果;秋季燥氣當令,燥易傷肺,因此易發咳嗽,應當滋陰潤肺,少食辛辣大補之品;冬季萬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溫熱性食物。 食物選擇上以當地生産的為主,舶來品、外地食物少量搭配,不要成為日常必須。 從年齡特點來看,小兒時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應與其消化功能适應,注意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而老人髒腑衰退、化源不足,應以溫熱熟軟的食物為主,節制脂肪和糖類,多吃纖維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