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論語》二十篇,492章,分為《學而》《為政》《裡仁》《公冶長》《述而》等幾部分。
1.禮之用,和為貴。
出自《論語·學而》。禮教的運用,重在以和諧友好為貴。
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出自《論語·子路》。沒有正當的名義,講話就不能順理成章;道理講不通,辦事就難以成功。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論語·衛靈公》。要想把工作做好,首先必須要有便利的工具。說明生産工具決定生産力的水平。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出自《論語·公冶長》。聰敏而又好學,能虛心地向學識上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5.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出自《論語·公冶長》。杇:粉刷牆壁。腐爛的樹木,不能夠再去雕刻,糞土壘成的牆不能夠去粉刷。這句話比喻無法再去培養的人,不要再去培養。
6.有教無類。
出自《論語·衛靈公》。教育不應當按貧富貴賤去加以區别,而是應該什麼樣的人,給與應當的教育。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出自《論語·學而》。學習知識的同時又能時時複習,不也是讓人很喜悅嗎?學習知識雖然艱難,但如果目的明确,就能甘心坐冷闆凳,并充分體驗到樂在其中的情趣。
8.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出自《論語·陽貨》。學習《詩經》,可以激發心志、觀察世态、接近民衆、諷刺不良時事。學習先哲的教誨,對于提高個人修養和認識社會的能力是有巨大益處的。
9.入太廟,每事問。
出自《論語·鄉黨》。進入太廟,每件事都要向别人發問。生活是廣闊的,新知識不斷湧現,尤其是當今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之快,令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很快就被淘汰,為了應對飛速發展的社會,必須保持謙虛的态度,對于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事物,要迅速學習并掌握,絕不能滿足于已經掌握的知識,隻有日益精進,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自《論語·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在通往知識的道路上,隻有誠實和虛心才能伴你前行。如果擁有誠實,便擁有了成功的基礎,如果擁有虛心,便擁有了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