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号的概念
各種類型的針織機均以機号來表示其針的粗細和針距的大小。因此,針織機的機号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其加工紗線的線密度範圍。機号用針床上規定長度内所具有的針數來表示,通常規定長度為25.4 mm (1英寸),它與針距的關系如下:
式中:E 為機号;T 為針距。
由此可知,針織機的機号說明了針床上植針的稀密程度。機号愈大,針床上規定長度内的針數愈多,即植針愈密,針距愈小,所用針杆愈細:反之,針數愈少,即植針愈稀,針距愈大,所用針杆愈粗。在單獨表示機号時,應由符号 E 和相應數字組成,如18機号應寫作E18。此外,一些特殊類型的針織機在計算機号時,選用的規定長度有所不同,如台車的規定長度為38.1 mm (1.5英寸)。
二、機号與加工紗線線密度的關系
針織機的機号一定,則針杆的粗細、織針與其他成圈機件之間的間隙就成為一個定值,因此它所能加工紗線的粗細即線密度就被限制在一定範圍内。但還應考慮成圈的特征,因為織針各部位的厚薄不同,在成圈的不同階段,針與其他成圈機件之間的間隙大小也是不同的。紗線的粗細應能保證紗線在編織過程中順利地通過針與其他成圈機件之間的最小間隙。
如圖1-2-6所示為針床口處針與針槽的相互位置,織針1安插在針槽3之中,針頭厚度為 a ,針槽壁2的厚度為 b ,針頭與針槽壁之間的間隙為△。為了保證成圈順利進行,針織機所能加工紗線細度的上限(最粗)是由間隙所決定的。機号越高,針距 T 越小,間隙△越小,允許加工的紗線就越細。考慮到紗線的粗結、接頭以及紗線被壓扁等因素,一般要求間隙不低于紗線直徑的1.5~2倍。如果紗線過粗,則在編織時就會被成圈機件擦傷、軋斷。
某機号針織機所能加工紗線細度的下限(最細)在理論上不受限制,它隻取決于織物的服用性能或者織物的未充滿系數。在某一機号的針織機上,由于成圈機件尺寸的限制,可以加工的最短線圈長度是一定的,因為線圈長度過小,退圈、脫圈時就會發生困難,因此,紗線越細,織物就越稀薄,使紗線無限地變細就會影響織物品質,甚至使其失去服用性能。
在實際生産中,一般根據織物的有關參數和經驗确定機号的針織機上最适合加工的紗線線密度,如表1-2-2所列為各種機号的緯編機上最适合的紗線線密度,表1-2-3所列為各種機号的經編機上最适合的紗線線密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