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

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16 06:56:20

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光明日報記者周仕興光明日報通訊員楊紅尚永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系統治理推動鄉村振興)1

百色市鄉村振興工作

光明日報記者周仕興光明日報通訊員楊紅尚永江

金秋時節,廣西百色革命老區一片生機盎然,曾經貧瘠的鄉村已然發生美麗蝶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百色市通過開展組織聯建、人才聯育、治理聯動、産業聯興、文化聯享、項目聯推等“六聯”模式,拓寬市域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合作領域,形成基層社會治理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共同繁榮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如今的老區,處處呈現出一幅“産業興旺、生态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各族群衆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民族認同感越來越強。

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宜居

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的西林縣馬蚌鎮平寨村,稻田金燦燦,油茶綠油油。

推開村民董選楓家的衛生間,地面瓷磚锃亮,馬桶一按即沖。“以前,茅房是我家最髒的地方。”董選楓笑着說,“現在,國家幫改造,我們不用花錢就用上了幹淨衛生的廁所!”

“‘廁所革命’不僅帶來文明習慣上的改變,也提升了群衆的生活幸福感。”馬蚌鎮鎮長王自忠說。

“以前,平寨村村民走的是黃泥路,住的是土瓦房,環境髒亂差。”駐村第一書記黃章文說。他帶領村民開展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等“三微”改造,改善居住環境,并因地制宜發展觀光農業、休閑旅遊業、特色養殖業等産業。

“現在,鄉村道路又寬又平,家家戶戶幹淨整潔。”董選楓的感慨正是百色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剪影。

如今,百色市全市已建成農村垃圾處理設施182個,垃圾池2萬多個,配備鄉村垃圾桶(箱)70多萬個,垃圾收運車5270輛,完成農村戶廁改造9.44萬戶,衛生廁所82.68萬座,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38%。

網格管理讓村民更和睦

“大娘,您家最近沒有人從外地回來吧?要記得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清晨,隆林各族自治縣金鐘山鄉網格長楊成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全鄉有多少戶,目前情況怎麼樣,我們都爛熟于心。”楊成福告訴記者,金鐘山鄉依托全鄉6個網格和65個單元格,對脫貧戶、監測戶、低保特困戶、殘疾戶、信訪戶等實施“五必到”,确保重點戶的生活基本情況、經濟收支狀況、醫療教育保障情況等不含糊、不隐瞞、不留死角。

金鐘山鄉地處雲貴高原南麓,全鄉人口1.42萬人,下轄6個行政村,壯、漢、苗3個民族在此聚居。金鐘山鄉按照“地域相近、人際相熟、住戶相連”原則,每30戶左右居民設置一個單元格,配備網格員,明确網格員主要職責,制定網格職責任務清單,服務群衆大小事。

“通過網格,我們将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統一歸屬管理,實現網格内社情民意全掌握、服務管理無縫隙全覆蓋。”隆林各族自治縣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光晨說。

在百色市,網格員已經成為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該市把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程,着力提高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一條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基礎性工程的基層社會治理路徑日漸清晰。

紅色文化讓生活更充實

“一送裡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夜幕降臨,淩雲縣彩架村織錦廣場歌聲響起,紅旗、五角星等紅色印記随處可見。

彩架村是廣西紅色革命教育基地,1929年,紅八軍曾在此激戰,最終實現突圍。90多年來,紅軍故事、紅色文化激勵着一代代彩架人,如今,這裡被打造成紅色彩架AAA級景區。

“愛家國、愛集體,家鄉美、幸福來,喪事簡、不迷信……”彩架村的村規民約通俗易懂。“過去沒有業餘文化活動,沒有約定俗成的村規民約,村民思想散、行為亂,現在文化生活豐富了,村民排戲演戲看戲,興起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熱潮,民族文化傳承了,精氣神提起來了。”彩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康說。

“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百色市文明辦主任鄧旸說,百色各鄉村将文化活動、優良習俗和鄉風文明統籌起來,使鄉村振興有了陣地、有了品牌、有了故事,進而有了“人氣”。

“我們将全面加強對革命遺址、紅色資源的修複保護和開發利用,實施革命博物館提質升級、革命文物舊址修繕改造,持續開展革命文物的核定公布,促進農業、旅遊、紅色文化産業深度融合,推動鄉村振興。”百色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賴榮生說。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03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