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季、十三年,《變形計》又回來了。
從2006年首次播出至今,這檔節目一直在尋求“變形”的變化。
從最初的一對一互換,到三對一互換、家庭整體互換,每一季的《變形計》都在突破大衆對這一品牌的認知。
尤其是從電視台轉到網絡播出以後,互聯網的氣質也在這個老牌IP中得到體現。
尤其是最新一季的《變形計》更是抛棄了以往節目的套路與橋段,從節目形态和制作邏輯上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大變形”。
節目形态的改變
作為湖南衛視的老牌節目,《變形計》這些年不僅僅給節目中的“變形主人公”變形,也在尋求自身的改變。這些變化在這一季體現的更加明顯。
首先,與以往相比,這一季的《變形計》拓寬了變形少年的類型。
9位城市少年、4位農村少年,這樣的陣容絕對能稱得上是變形史上陣容最龐大的一次。并且,節目中的這13位少年幾乎可以囊括當下青少年最典型的性格特質,也能反映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迷茫和困惑。
僅僅是第一期節目就出現了五位性格迥異的少年,三名來自城市的少年進入内蒙古阿拉善地區,兩名來自阿拉善地區的少年則來到深圳開始自己的交換生活。
比如節目中最先出現的是城市少年陳天恒,在觀衆看來他并不像是一個問題少年。與以往有“大城市病”的男孩相比,陳天恒來的問題僅僅在于他想“做一條鹹魚”。
從之後播出的節目來看,陳天恒雖然嘴上說着想做一條鹹魚,可行為舉止真不像是鹹魚家族的一員。
得知變形家庭的爸爸想開民宿之後,陳天恒馬上招呼小夥伴們幫忙搬磚。除此之外,他還會在飯後主動收拾碗筷、吃完飯後去撿柴火以備晚飯使用等等。
有網友調侃:“真是不明白了,這麼好一孩子,為什麼要來變形,莫非是為了‘出道’?”
如果說陳天恒的出現拓寬了城市變形少年的類型的話,那拉格瓦蘇榮,就讓觀衆看到了一位與衆不同的鄉村變形少年。
剛剛出現時,拉格瓦和參加變形的大多數鄉村少年一樣,面對城市生活、陌生的“爸爸媽媽”表現出羞澀、内斂的一面。
但短短幾天後,在踢足球時,拉格瓦卻因為對城市規則的不熟悉與保安發生了沖突,甚至情緒激動到要罷錄。
在随後的節目中,拉格瓦表達了自己情緒失控主要是因為失去雙親,不愛與人交流。
相比以往的節目總是突出強調城市少年身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拉格瓦的出現讓觀衆看到了鄉村“問題少年”成長中的難題。
除了拓寬了變形少年的類型,在變形地的選擇上,這一季也跳出了以往的思路模式。
這一季《變形計》進一步強化了變形地點的代表性及自然條件、文化差異等方面對變形少年的沖擊力,甚至将單個變形城市擴展到城市群。
節目中,9位城市少年會分階段進入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地區的兩個農村變形地,在兩個變形家庭完成遞進式的雙重變形。
這也是《變形計》首次進入沙漠地區。
在絕大數觀衆的印象中,一般農村的變形地條件往往比較艱苦,可阿拉善并不是這樣。雖然它地處沙漠,但景色優美。當地農民的生活雖不如城市便利,但也算自給自足。
以前的城市少年來到農村,往往不能适應變形家庭的生活方式。但在這一季節目中,城市少年陳天恒,進入沙漠第一天就完全适應了阿拉善地區的生活。
而4位來自農村的變形少年将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進行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産生交彙。
兩類少年的變形地與往期節目都有所不同。這樣一來,觀衆獲得的沖擊感會更強。
制作邏輯的改變
除了節目形态出現較大改變之外,新一季《變形計》的制作邏輯與以往相比,也有所不同。
首先,節目組不再為了播出效果,刻意制造矛盾和沖突。
由于以往節目組在拍攝時會設置很多包含沖突點的規則,所以觀衆總會有一種“城市孩子必定品性惡劣,農村孩子一定樸實無華”的刻闆印象。
比如,在曾經的“青春契約”一期中,來自西安的街頭霸王王晨正和來自迂甯的毒舌男孩張赢天,在面對節目組導演收東西的時候,一個揮棍相向,一個選擇靜坐。
再比如,在“遠山的扶擇”這期節目中,從來沒喝過生水的王境澤為了參加節目帶了一箱水,當導演組收水的時候,王境澤對導演組的工作人員大打出手。
這一次芒果TV不再遵循以往的規則和套路,變形的主人公不再是劣迹斑斑、人神共憤、到了農村一定要先大吵大鬧一番的劣質少年。
從已經播出的節目來看,除了拉格瓦因為不适應城市的生活規則罷錄節目外,這一季的主要沖突點集中在城市少年之間的矛盾心結。
比如,節目中有些社恐的舒子曦不願意與其他兩位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加上年紀小、愛偷懶,令兩位同伴日漸不滿,最終爆發沖突。
但動手以後,陳天恒立刻後悔,在變形家庭媽媽的開導下,與舒子曦打開心扉溝通,矛盾自然也就在無形中得以化解。
其次,與以往相比,這一季節目的人文關懷色彩更加濃厚。
由于播出平台變為網絡播放,前幾季的《變形計》減少了過于煽情的節目内容出現的頻率,而是使節目更加娛樂化,更具網感。這一嘗試在獲得網友認可的同時,也被批評“隻顧着搞娛樂,沒有人文關懷”。
而這一問題在這一季節目中得到改善。
比如在第一期節目中,來自城市的陳天恒、胡嘉豪、舒子曦陸續入住位于沙漠地區的高家。面對空前惡劣的生活環境,三人形成了彼此依靠、相互撫慰的夥伴關系。同時,矛盾也在日常摩擦中不斷累積。
終于,認為“他們處處針對我”的舒子曦與其他兩人無法互相理解。嘴上喊着“他就是欠揍”的陳天恒,想要教訓舒子曦,改變他吊兒郎當的樣子。
而打架後,陳天恒開始反思這次有些沖動的行為,胡家豪也試圖拉起躺在地上難站起的舒子曦。當陳天恒發現舒子曦手臂的傷口,又第一時間為其處理擦傷。
高媽也及時跟陳天恒談心,勸解他舒緩與舒子曦的關系。但這個小風波,卻也讓三個人的心走得更近。
節目中既有變形主人公之間因為某個問題而産生的矛盾和沖突,也有他們為了解決沖突的暖心對話。通過這樣的鏡頭,觀衆在看到變形主人公解決困擾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節目想要表達的人文關懷。
社會痛點一直沒變
如果說,節目形态和制作邏輯的改變是《變形計》在這一季的突破的話,那直擊社會問題就是《變形計》一直以來想守住的地方。
新一季《變形計》首期節目中出現的兩個少年,就代表了不同的社會問題。
一個是舒子曦,他所代表的是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當代年輕人。他們對世界悲觀、對交際恐懼。
舒子曦在與胡嘉豪的對話中表達的“自己從來不會難過、不重感情、感覺會遭到背叛”的言語讓人大吃一驚。觀衆很難想象,這樣的話竟出自一個十幾歲涉世未深的少年口中。
到底是怎樣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造就了這樣的世界觀和感情觀?這不僅是節目想要表達的話題,也是觀衆關心的問題。
鄉村變形少年拉格瓦蘇榮則代表了另一類社會問題。從剛見面的羞澀到因為對城市規則的不熟悉而與保安發生争執,甚至要求停止拍攝。拉格瓦在節目中的巨大反差,不僅讓他的“新爸爸媽媽”驚訝,同樣讓觀衆驚訝。
在拉格瓦慢慢吐露家庭狀況後,大家逐漸了解到這個孤僻少年所背負的沉重包袱。在失去雙親後,他不愛與人交流,形成了這樣封閉的内心。他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無數鄉村少年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變形計》向來不避諱觸碰社會痛點,甚至就是在圍繞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産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展開。
從城鄉少年的典型困惑到中國式親子關系、家庭關系,《變形計》在盡可能給社會帶來更多關于教育和成長命題的思考。
作為一檔綜藝節目,《變形計》也存在某些問題,比如節目中偏頗的城市視角以及過度的策劃痕迹等等。
但與其他一味追求刺激、追求娛樂、大衆狂歡式的真人秀節目相比,《變形計》的獨特之處在于直擊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也是這檔節目最核心的社會意義和普世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