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生于公元803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兩安)人,唐代著名詩人。
在唐代詩人中,李白和杜甫并謂“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杜甫和杜牧兩人沒有直接關條。
兩人的遠袓杜周乃是西漢時期的酷史,卸使大夫,至杜甫杜牧這一代也經過四百年,中間有十幾代人走過,所以說杜甫和杜牧沒有直接血親關系。
杜牧的家世清白,出身京兆杜氏望族,其祖父杜佑門蔭入仕,一路攀升,大曆六年(756年)任工部郎中,出任撫州刺史。
唐德宗即位後,升戶部郎中,遷戶部侍郎;因得罪權相盧杞,貶為蘇、饒二州刺史。
貞元(785年一805年)初,任尚書右丞,淮南節度使。到了貞元十九年,杜佑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官至宰相。
杜牧喜歡作近體詩,七言絕句及律詩是其強項,尤其是七絕,無論吊古懷今,還是遣愁尋歡,他都以健勁峭拔的筆法書寫人生。
他自幼喜歡軍事
十幾歲時就寫過十三篇《孫子》的注解,二十二歲寫《阿房宮賦》,二十四歲又寫下長篇五言古詩《感懷》。
五十四韻五百三十言,借以抒發心中報國無門的苦悶和憂慮,詩重情深。次年,大和二年(828)年,登進士及第,任弘文館校書郎,算是走入了仕途。
某天杜牧經過湖北武昌西南方的赤矶山,也就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主戰場,杜牧在此伫立沉思,寫下《赤壁》:
折戟沉沙鐵末銷,自将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此役不僅在曆史、軍事、政治上,更多的是文學上被屢屢提及。
當年,東吳、蜀漢在此大破曹軍,迫使曹操北回,孫權、劉備各自奪得荊州一部分,三國鼎立的局面借勢完成。
折戟沉沙:即指慘敗的曹軍。
“折戟沉沙鐵末銷,自将磨洗認前朝”這兩句講的就是杜收想像出赤壁之戰的舊址中一個普通的場景。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最為精彩,這是杜牧想的另一個場景,而且是虛構的場景。
赤壁之戰勝在火攻,火攻之勢勝在東風,周瑜借勢東南風才打赢此仗。赤壁之戰在隆冬,長江中下遊應刮西北風,但天有不測風雲。
次日,赤壁殺伐氣勢的那一帶一反常态刮起了東風,周瑜借此東風大勝曹操。
假如那天不刮東南風,那周瑜還勝得了嗎?大小二喬乃絕色美女,大喬為孫策妾,小喬為周瑜妻,杜牧假設周瑜戰敗,大小二喬皆會成為曹操的玩物。
銅崔台是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的三台之一,另外二台是金虎台和冰井台。曹操在此聚集文人,載歌載舞。
還曾花重金從匃奴左賢王手中贖回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文姬,蔡邕之女。蔡文姬在此處為曹操演奏了《胡笳十八拍》。
基于這些曆史事實,杜牧大膽假設了赤壁之戰另一個結局:“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吊古詩寫得别具一格,不評價曆史對錯,就借兩個場景,一真一虛,真景舉重若輕,以小見大;虛景,懼假成真不寒而栗。讓這首詩貌似淺近卻經久不衰。
在杜牧寫過詩裡,他最知名的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學術界有很大的争議,說是一首唐詩,讀完确有一絲宋味,有可能是南宋人的僞托之作,。
證據是杜牧去世後,他外甥裴延翰整理編輯的《樊川文集》沒有收錄此詩;到了北宋初年,對此書做了遺補,《樊川外集》及《樊川别集》都不見此詩。
北宋末南宋初的大學者洪邁的著作《容齋随筆》,他上報朝廷,集國家之力編了一部上百卷的《萬首唐人絕句》依然沒有杜牧的這首《清明》。
《清明》第一次出現在杜牧名下,是在《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當時暑名劉克莊編選。今天的大衆讀本《千家詩》就是南宋本的改良本。
《千家詩》的流行,讓大部分讀者以為《清明》一詩為杜牧所作。如果對唐詩了解較多,較深又對詩意敏感的話,可以悟到《清明》這首唐詩有一絲宋味。
我也傾向于他是南宋人的僞托之作,原因是我第一次讀完這首詩就隐隐覺得他不是一首唐詩,一點唐詩的味道都沒有。事實證明這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等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