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素書處世之道

素書處世之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5 01:17:49

原文:“同惡相黨,同愛相求。”

“黨”,是由相關利害關系人結成的團體,在中國古時也曾作為一種戶籍制度而存在,以五百家為一黨,即“五族為黨”(《周禮·大司徒》)。

素書處世之道(素書志同道合)1

而近代出現的“政黨”則是以執政為目标的政治組織。

但在中國曆史上,““黨”是一個貶義詞,古人對“黨”的解釋是“暗”。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讀“黨”是“不鮮也”。例如成語“結黨營私”“黨豺為虐”的意思都是圖謀不軌、為非作歹的壞人互相勾結,組成團夥,狼狽為奸,為害一方。所以孔子倡導“群而不黨”“君子不黨”。

例如,東漢末年的漢靈帝時,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就是中國曆史上“同惡相黨”、黨豺為虐的典型。

張讓,颍州(今河南禹州)人,初始時隻是宮中一名雜役宦官,後因與漢桓帝年紀相當,巴結上生性放蕩的桓帝,成為“斷袖之交”。梁太後得知後,利用張讓暗中監視桓帝,并取得信任。

靈帝即位後,張讓被任命為“常侍”。為了擅權專政,他一面慫恿靈帝設“西園賣官所”,公開賣官斂财,又在漢宮西苑設“裸遊館”,專供靈帝淫樂,哄得無道昏君漢靈帝興高采烈,喜笑顔開,尊稱張讓為“阿父”。

在取得靈帝的信任之後,他又與宦官中的趙忠、孫璋、段王圭、畢岚、栗嵩、高望、張恭、夏恽、郭勝等“常侍”相勾結,組成了以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号稱“十常侍”。

“十常侍”權傾朝野、朋比為奸、欺君罔上、賣官害民,義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裡、禍害百姓,以緻朝政日非,天下人心思亂,成為大漢王朝覆滅的助推器。

與此同時,“十常侍”還颠倒黑白除異己,捏造罪名殺朝臣,最終在皇位繼承上,與外戚集團爆發了沖突。張讓等先下手為強,誘殺了大将軍何進,引發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數千宦官,張讓等也走上絕路,投身黃河而死。

“十常侍”的曆史教訓說明,“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心懷叵測、居心不良、為害作亂的人并非是孤立的,他們臭味相投、結幫拉派、互相利用,小則為害一方,大則禍害國家。對此,後世的國君是應該十分警惕和引以為戒的。

愛:親愛、喜愛。“同愛”的“愛”是信仰的意思。例句有:“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 )“求”與“逑”相通,在這裡不能将“求”理解為請求、追求、謀求,而是“聚合”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逑,斂聚也。”例句有:“惠此中國,以為民逑。”(《詩·大雅·民勞》)(中國:指京城)意思是,愛護京城百姓,可使人民聚合在一起 。“同愛相求”的“求”雖然是“聚”的意思,但也不能絕對理解為“聚集在一起”,信息溝通也是“聚”。在這裡所要表述的是思想一緻、志同道合 。

“同愛相求”的意思是:具有共同信仰的人,由于他們之間有着共同語言、共同目标、共同追求,所以,他們的“聚合”是多樣的,并不受時間和空間、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地久天長、長相厮守。

例如,王安石青年時期曾在揚州任淮南判官。在此期間,他交了兩個朋友:一個是江西人曾鞏(字子固);一個是浙江人孫侔(字正之)。他們人分三地,互不相識,怎麼會成為朋友呢?王安石說:“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王安石《同學一首别子固》)意思是,長江以南有位賢人,字子固,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賢人,我景仰他并和他結為朋友;淮河以南有位賢人,字正之,他不是現在一般人所說的賢人,我景仰他也和他結為朋友。按照王安石的說法,他們之間結成好友是因為相互景仰。那麼,他們為什麼會互相景仰呢?王安石說,他們互相景仰是因為都是學習聖人的言行,相互之間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很少很少。我曾在淮南稱道子固,正之毫不懷疑;回到江南對子固稱道正之,子固也以為我說得對。現在,我又知道“所謂賢人者,是既相似又相互信任不疑。”王安石、曾鞏、孫侔雖然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好朋友,但他們卻難得相聚在一起。為此,王安石深感遺憾:“噫!官有守,私有系,會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雲。”(王安石《同學一首别子固》)意思是,哎!

官身不自由,私人家事也有牽扯,我們的聚會是不可能經常的啊!因此作《同學一首别子固》一篇給子固,作為臨别贈言,借以互相警示,互相勸慰吧!

王安石與曾鞏、孫侔成為好友,是因為“同愛”,即崇尚儒術、效法聖賢。

他們雖然難得相聚,但他們書信往來、詩詞唱合非常頻繁,同樣達到了“相求”的目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