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杜鵑鳥叫聲

杜鵑鳥叫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7:59:03

清晨漫步在公園,遠處幾聲播谷鳥的叫聲,那“播谷、播谷”的聲音是多麼熟悉親切,不禁使我的思緒回到了麥黃杏熟的季節,回到了忙碌着、喜悅着、勞動着的農忙日子。回憶起田間地頭割麥子、碾場打麥子那難忘的日日夜夜。希望的田野中忙碌的身影,打麥場裡機器的轟鳴,迎風高高揚起的麥子,飄着麥香的空氣,一切一切從記憶的硬盤中一點一點的讀出。

杜鵑鳥叫聲(布谷鳥的叫聲)1

俗話說:麥收有五忙,割拉碾曬藏,收割麥子排第一位,可見割麥子的重要性。一般在鄉下,在麥熟的前夕,各村都要輪流開設小滿會,主要為即将開割的季節,添置鐮刀、叉子、掃把、簸箕等農具。同時,親戚們也走動一下,看看大戲,放松一下,迎接即将到來的農忙。老家洛陽割麥的日子一般都進入天氣炎熱的季節,每天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溫,頭頂上火熱的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在麥子地轉來轉去,一會功夫就會汗流浃背,汗水常常擋住眼睛,真應了古人所說,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還有就是成熟麥子常常把手腳拉的體無完膚,一晌地割下來,常常累的腰酸背痛。當然,也有的為了躲避豔陽高照,早上三、四點就起來割麥,上午十點左右回家。也有下午三、四點開始出去割麥,一直到到子夜。不過這個時間點割麥,人容易犯困,加上在月光下,視線不好,有時會割住自己的手腳。也就是在月光下割麥,歇腳的功夫,眼忘天空繁星似錦,認識了北鬥星、勺子星、牛郎星、織女星,知道了那美麗的傳說。當然,現在随着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艱辛勞作的割麥已經退出曆史舞台,隻有邊邊角角的地塊,大型機械無法進入。還要人工收割,可畢竟是少數。

割麥的季節雖然勞累,但為保證充沛的體力,不管殷實家庭,還是一般農家,都會改善一下夥食,為下地的男人、婦女吃上可口的飯菜。現在想起來當時最好吃的莫過于雞蛋撈面,在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雞蛋也是有數的,經常在雞蛋裡兌上面,攤出雞蛋餅切絲,配蒜水、黃瓜絲,加上地頭順手掐的野菜,勞累一天的人,一頓能吃上二大碗。有時為了搶時間,一天割麥不回家,中午吃飯帶着幹糧,在田間地頭就地解決,一般都帶着自家烙的油馍,配上糖精水,吃起來也是滿滿的回憶,那味道,那口感,回味無窮。

杜鵑鳥叫聲(布谷鳥的叫聲)2

割麥回來還要打場,過去用牛拉着辘轳鼓攆麥,然後再揚麥,揚麥是技術活,好的莊稼把式,迎風揚起,麥子和麥殼落地分離,收拾起來十分容易。不過揚麥要等風,常常是剛端起飯碗,起風了馬上放下飯碗,開始揚麥。後來有了打麥機,就好多了,隻是農村打麥期間經常停電,等風變成了等電,隻要電一來,人們立馬放下手中活計,立即投入到打麥中。打麥場是勞動的場地,可在農村孩子眼裡卻是遊樂園。多少孩提時期的打鬧玩耍都在打麥場進行,特别是高高的麥稭垛,是藏模糊遊戲的理想場所,半大的孩子好似小麻雀一樣歡呼雀躍着,叫大人攆來攆去,就是不肯離開打麥場。夜晚睡在高高的麥稭垛上,數着天空的星星,憧憬着未來走出大山,走出小山村,奔向大海,夢想着實現着孩提時期的中國夢。

夏季是雷陣雨的多發季節,所以說曬麥也不敢大意,要随時掌握天氣動态,曬麥收麥。如果碰到連續的雨天,麥子得不到幹曬會生芽,磨出的面十分難吃。所以看到天邊黑,聽到雷聲,村民們就會全身心的投入收麥的戰鬥中,不敢有絲毫大意。記得一次半夜睡的正香,一聲雷響把我驚醒,想起房頂曬的小麥,就迷迷糊糊爬上去收麥,可能因為睡眼朦胧,一腳踏空,從樓頂摔下,好在下面是菜地,隻是受了皮外傷。

藏糧是心滿意足的感覺,看着經過大半年的勞作,換來的幾布袋下面,心裡就像喝了蜜。原來存麥用布袋,經常叫老鼠咬,後來改成了缸,隻是缸移動起來不方便,現在改成塑料桶,根據麥子的多少進行組裝、移動起來也方便。一般殷實的村民家都說存新麥吃陳麥,大家都說陳麥好吃。

如今離開農村多年,麥收的季節隻是在電視中看到,眼前沒有了麥浪滾滾,麥香飄飄,有的隻是林立的高樓,車水馬龍的街道,隻有在公園偶爾的播谷鳥的叫聲,讓人驚醒,向人們昭示着又是一年麥收時。

杜鵑鳥叫聲(布谷鳥的叫聲)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