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互聯網上流傳着一個故事:“鲸魚是被水淹死的,因為它們用肺呼吸。
”
洋洋灑灑幾千字,從鲸魚的出生寫到死亡,看似博學多才,其實出發點都是錯的,怎麼論證也不會正确。
那麼鲸魚是如何死亡的呢?為什麼鲸魚的死是偉大的呢?我們一起接着往下看!
鲸魚是哺乳動物,不屬于魚類鲸魚雖然外表像魚,名字也帶個“魚”字,也生活在水中,但是它不屬于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就好像蝙蝠像鳥但并不是鳥一樣。
鲸魚的關鍵特征和哺乳動物是一緻的。
第一、鲸外表沒有鱗片,但魚類基本都有。
那麼為什麼鲸外表沒有鱗片呢?這裡有兩個假說,也就是沒有被證實的科學推論。
第一種,偶蹄類假說,鲸是由古代的一種偶蹄類動物進化而來,但具體指哪一種,并沒有說明,因為隻根據化石判斷不出來。
第二種,河馬進化假說,鲸是由古代的河馬進化而來的,這是通過DNA測定的,DNA顯示河馬和鲸的基因極為相似,于是有了這種假說。
這兩種假說用來說明,鲸為什麼沒有鱗片。
第二、鲸靠肺呼吸,而魚類靠鰓呼吸。
魚是靠腮呼吸的,因此必須要待在水中,離開水很快就會窒息而死。
鲸是靠肺呼吸的,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浮出水面進行空氣交換。我們看到鲸噴出的小水花,那就是鲸在呼吸。
第三、鲸是恒溫動物,魚是變溫動物。
鲸的體溫在三十五、三十六度保持恒溫。而魚是變溫動物,它身體的溫度是根據環境溫度改變而改變的。
第四、鲸是胎生,魚是卵生
鲸魚是胎生,小鲸魚要吃一年的母乳才能發育成熟,而魚類是卵生,親魚也不會給小魚哺乳。
第五、鲸和魚的遊泳方式不同。
魚遊泳的時候,尾巴左右擺動。鲸卻不同,它的尾巴是上下地擺動。
通過以上五個特點,我們可以輕松的判斷,鲸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很奇怪吧?
那麼一個哺乳動物,生活在水裡,還用肺呼吸,那麼它會被淹死嗎?答案是“基本不會”。
鲸魚為什麼不會被淹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聽到,甚至看到鲸死亡的消息,什麼鲸魚擱淺、鲸被捕殺等等,但是你有聽到、見到過鲸淹死嗎?
那是因為在億萬年的生物進化中,各類動物都變得極為适應環境了,不适應環境的都被淘汰了。
鲸更适合用肺呼吸:
所有動物都需要氧氣,但它們獲取氧氣的方式不同。陸地動物隻需要呼吸空氣中氧氣就OK了,而水中的含氧量較低,因此魚類就進化出了鰓,用鰓來呼吸。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它生活在水裡,沒有鰓,隻能用肺呼吸,那就是鲸。因為水中含氧量隻有4.59‰~8.72‰之間,遠不如空氣的21%的氧氣含量。
呼吸空氣可以讓鲸獲得數十倍的氧氣,很明顯用肺呼吸是更加高效的呼吸方式,而鲸需要這些氧氣來提高新陳代謝率,因為它們是恒溫動物。
此外,鲸的個頭是非常大的,藍鲸可以達到200噸,如果用鰓呼吸,根本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甚至連保溫都做不到。
用肺呼吸是它們的祖先經過數億年的進化才得到的,鲸魚沒有抛棄肺的理由,而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高效的,有了肺它們自然不會再搞個鰓。
鲸可以長時間在水下生活:
鲸的種類有很多,藍鲸、須鲸、虎鲸、抹香鲸、大翅鲸、露脊鲸、灰鲸等等,但要說哪一種鲸憋氣時間最長,那就要屬抹香鲸了。
抹香鲸是鲸中潛水冠軍。它潛水最大深度可以達到3000米,憋氣最長時間138分鐘。這就足夠讓鲸生活在大海中,而不溺水了。
鲸的憋氣時間長,還因為它的肺非常大,可以儲藏大量的氧氣用來在水下呼吸。
當鲸在水面上深吸一口氣下潛時,身體受到的壓力就會逐漸變大,肺部也會受到擠壓,肺泡中的氣體會被壓入氣管中。
因此,鲸在水下時,肺内幾乎沒有氧氣,這樣既可以降低氮擴散入血液的風險,又可以在上升時降低血液中形成小氣泡的危險。
此外,鲸還有其特殊的生理構造,它的血量和血紅蛋白非常高。
人的血液中大約隻有30%的血紅蛋白,而鲸魚的血液中能超過60%的血紅蛋白,所以鲸換氣的時候血液可以吸收很多氧,大量的氧就會貯存在肌肉組織的肌紅蛋白中。而我們吸入的氧氣大多會一起呼出去。
有網友會問了,鲸在睡覺時候會不會被淹死?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鲸也是動物,也有累了休息的時候,萬一睡過頭了豈不是被淹死了嗎?
其實在億萬年的進化中,鲸也進化出了特殊的天賦——左右腦獨立運行。
鲸的左右腦可以獨立運行,輪班倒。當右腦累了,會對左腦說:我累了,你來接班,我去休息。
這樣一天24小時,都有“人”在值班,就可以保證鲸不會因為睡過頭而被淹死。
鲸不但睡覺不會淹死,吃飯、甚至老了也不會被淹死。
鲸的食道和呼吸道已經完全脫離,可以有效避免水下進食的時候影響呼吸。
年邁的鲸被淹死也不過是互聯網的故事而已。
很多網友認為,鲸需要不停消耗體能浮出水面進行空氣交換,老年鲸沒有足夠的體能就無法浮出水面。
其實,鲸都是遊泳高手,它們可以漂在水面上一動不動地睡大覺。
老年鲸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它們可以借助洋流的作用浮出水面,而不用消耗太多的能量。
真正被淹死的反而是出生不久的小鲸魚,它們遊泳技術不行,脂肪也少,受到的浮力也少,所以一段時間不擺動尾巴就會下沉。
鲸魚寶寶看似比其他魚類個頭大很多,但仍然是小寶寶,容易受到感染和攻擊,導緻身體虛弱,最終無法浮出水面而被淹死。
鲸的死亡是偉大的
死亡時每一種生物所面臨的最終結局,鲸也不例外。鲸的死亡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鲸落”。
“一鲸落萬物生。”是指自然界中一頭鲸魚的墜落,可以形成繁榮龐大的深海生物群落。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但是海洋中食物和光線的分布很不均勻,海洋表面到200米深處,海洋生物種類最繁雜,數量最豐富;到了200米以下,黑暗就是常态了,在5000米深處,生物變得很單一,數量也很少。
深海生物的食物來源非常少,而一條鲸魚的隕落,會為它們帶來非常多的食物,甚至超過平時一千年累積的食物量。
鲸死後,會将自己的身體回饋給母親——大海。
第一階段:中大型食物動物上場
當一頭藍鲸死後,半小時後,鲨魚嗅到了它的氣味,饑餓難耐的鲨魚很快就撕咬了起來,鮮紅的血水吸引了更多的鲨魚前來覓食。
鲨魚的盛宴結束後,食腐動物陸陸續續地趕來了。
4個月後,盲鳗、章魚依然盤踞在藍鲸的屍體上,而圍觀的深海蟹也加入了“戰争”。
藍鲸用它的身體養育着鲨魚、盲鳗、章魚、海蟹等動物。
第二階段:移動清道夫前來
一年後,這條巨大的藍鲸變成了一具白骨,90%以上的肉被吃掉了,此時它迎來了另一批食客——多毛綱、漣蟲目、蝸牛、大王具足蟲。
它們肆無忌憚的清理了藍鲸身上的最後一點肉,然後潇灑的離去。隻是清理的時間比較長,超過了1年。
第三階段:蠕蟲、厭氧菌。
但這還沒有結束。深海蠕蟲盤到了鲸骨上,将觸須深入骨髓中,利用細菌分解脂肪,然後吸收營養。
厭氧細菌也開始進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的脂類,同時産生硫化氫,這種富硫環境,為一些細菌提供能量來源。
這一階段可以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它可以養育上百種微小動物。
最後階段:衆多生物安家
最後,這具龐大的鲸骨成為海底的礁石,很多深海動物在這裡安家,甚至珊瑚也會攀岩在上面。
鲸的隕落可持續幾十年,它為鲨魚、盲鳗、章魚、海蟹多毛綱、漣蟲目、蝸牛、大王具足蟲、蠕蟲、厭氧菌等上百種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一鲸落、萬物生。鲸的死亡是殘酷的,卻又是美麗偉大的。
寫到最後您知道鲸都是如何死亡的嗎?
大部分鲸死亡的原因都是人類造成的。
商業性捕鲸活動、釣絲、漁網纏住,有毒物質的污染,船隻碰撞,這些行為讓鲸魚還來不及老去,就已經死亡。
同時,人類船隻使用的聲呐等東西幹擾到鲸魚的判斷,造成越來越多的鲸魚擱淺。
鲸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因為人類的活動,使得這種奇特的動物越來越少,而“一鲸落、萬物生。”的凄美故事也越來越少。
保護鲸魚、保護海洋生态從你我做起!
我是科技銘程,歡迎共同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