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佛印禅師教蘇東坡坐禅,兩個人對坐了一會兒,蘇東坡頭腦一轉,問佛印禅師道:
“你看我坐着,像個什麼?”
“像一尊佛!”佛印禅師心平氣和地答道。
蘇東坡聽了這句話,心裡覺得很甜!當蘇東坡感到得意的時候,恰巧佛印禅師又反問蘇東坡道:
“你看我像什麼?”
蘇東坡看佛印禅師穿着大袍,婆娑于地,這一下給他抓到機會了,他連譏帶諷地答道:
“像一堆牛糞。”
蘇東坡答後,偷看佛印禅師一下,看他有什麼表示,隻見佛印禅師眼觀鼻,鼻觀心默然端坐着。這時,蘇東坡感到飄飄然起來!
蘇東坡回家,得意洋洋!他的妹妹蘇小妹看到,問他:“哥哥!你今天為什麼這樣高興?”
這個典故非常有名,蘇小妹的回答也成為心性修養的名言。
外境本無好壞美醜,好壞美醜全起于我們的自心。同樣的事物同樣的人,在不同的人眼中就有不同的印象和評價。有一個神父走進一間酒吧,一個人看到了就批評道:“看看,現在的神父也如此堕落了。”而另一個人卻贊歎道:“哎呀,神父多麼慈愛,竟然肯來酒吧這種地方度人。”
因此,佛教就認為:無境唯心。就是說,一切外境感受并沒有真實體,隻是依賴于人的主觀意識存在,外境是主觀意識的影現。
所以善良的心,看别人也總是充滿善良的;美麗的心,則随時随處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美。同樣,仇恨的心看人,大都是那麼可恨,抱怨的心也永遠可以找到值得抱怨的理由。
因此,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都是我們自己的鏡子,用來照出我們自己的内心。如果你認為你的伴侶有許多缺點,那是因為你有許多缺點;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叛逆不可救藥,是因為你自己還沒有學會作合格的父母;如果你認為你的朋友們都忘恩負意,你一定也是個忘恩負意的人;如果你認為總有人在與你争鬥作對,其實是你自己的心不肯遠離争鬥.......
佛的心,看一切衆生都是佛,所以他成佛。
這個道理,令許多人難以領會,更難以實踐。身邊的衆生們明明有數不盡的缺陷,怎麼能看他們都是佛呢?很少有人能明白:對錯的标準是一定時空和認識領域中的産物,被認識的對象并不可能真的存在缺陷,隻是認識者的認識不完整而已。這道理彷佛過于深奧了,而且身為塵世凡夫,大概終其一生也很難達到認識的完整。不過,境界是鏡子的道理,卻很簡單,而且很實用,做人的真谛,已經全部蘊涵在這一句中了。
貶低别人就是在貶低自己;障礙别人不能減低别人的成就,卻障礙了自己。
贊美他人那一刻,你就莊嚴了自己;真正愛自己的人懂得愛護一切人乃至一切物。
所以有一句話很重要,應該記住:嘴是用來贊美的,手是用來給予的。
常常如此,你看到的佛就越來越多,而牛糞就越來越少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