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海定則波甯”,這裡山海相連,山比他鄉多幾許秀氣,海比他鄉多幾縷靜谧,山海中藏滿了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6處人間仙境,不妨擇一閑時和家人來走走看看~
雁蒼山 山水尤/攝
No.1
鹿亭
鹿亭岩下置,時領白鹿過。
草細眠應久,泉香飲自多。
認聲來月塢,尋迹到煙夢。
早晚吞金液,騎将上绛河。
——陸龜蒙 《四明山詩·鹿亭》
根據《四明山志》記載,南北朝齊時孔佑在這裡隐居,一天,他看見一頭被箭射傷的鹿,便為鹿養傷,待鹿傷好後放其歸山,後來還建了一座"鹿亭"紀念此事。"鹿亭"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鹿亭 甯大姜宏偉/攝
鹿亭鄉地處餘姚南部,藏于崇山峻嶺之中,内含豐富水資源,真正的山清水秀,風景絕佳。
鹿亭 王月芳/攝
它下轄上莊、中村、石潭、尚山、岩頭、李家塔、陳岩、曉雲、東江、龍溪、尚岩等12個行政村,風情各異。
No.2
杖錫
何人杖錫過千峰,雨裹風煙轉不窮。
暗壑水聲清決決,深岩花氣濕蒙蒙。
遙知雪嶺開亭近,舊說雲鄉有路通。
自恨青鞋踏城郭,仙遊長在夢魂中。
——舒亶《雨中遊杖錫》
北宋詩人舒亶的《雨中遊杖錫》詩,寫的是距甯波市區65公裡的海曙章水鎮四明山心——杖錫。
杖錫 黃友平/攝
“春賞櫻花秋摘果,夏看百合冬觀雪。海曙杖錫村是整個四明山的中心位置,被稱為“四明山心”。最高山峰海拔800多米的杖錫有“甯波的西藏”之美稱。
杖錫 黃友平/攝
門前衆多小溪流淌,更有被翠竹環繞的沿溪步道,湛藍的天空與翠綠的山野交織在一處,色彩分明,斑斓似畫。
No.3
雁蒼山
蒼山看返照,古壁盡垂蘿。
天際孤雲渺,秋迴一雁過。
老僧持梵呗,野父學樵歌。
來遊未覺倦,随步陟嵯峨。
——方孝孺 《雁蒼山即事》
雁蒼山是甯海縣境内的一座名山,地處梅林街道西部。南宋《嘉定赤城志》有記:“雁蒼山在縣北三十裡,西南連桐柏。上有石如雁齒,且色蒼,故名。”雁蒼山名稱由此而來。
雁蒼山 山水尤/攝
峰巒疊嶂,風光旖旎。雁蒼山不僅景色優美,人文底蘊也很豐厚,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流連于此,留下了諸多詠誦之作。
雁蒼山 山水尤/攝
No.4
招寶山
宇宙初開辟,何神立此山。
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門關。
浪惡蛟龍怒,雲深虎豹閑。
潮期與日月,千古一循環。
——陳允平 《登招寶山》
招寶山,古稱:侯濤山,因為:“南舶所經,百轸交集”之地而得名“招寶”,寓“招财進寶”之意,又因山巅有“插天鳌柱塔”,故又稱:鳌柱山。
招寶山 黃友平/攝
海拔不足百米、南北長不過600米的綿綿青山,卻是曆經千年滄桑的“浙東門戶”。立于山巅的威遠城居高臨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招寶山 胡學軍/攝
這裡是輪船到甯波的必經之地,以前客輪經過鎮海關的招寶山這裡,無論是傍晚、深夜、清晨,出海還是進港,輪船都會拉響汽笛,那渾厚、急促宏亮的鳴笛聲在招寶山的山澗回蕩,可傳至鎮海城關及方圓十裡之外。
No.5
東錢湖
盡說西湖足勝遊,東湖誰信更清幽。
一百五十客舟過,七十二溪春水流。
白鳥影邊霞嶼寺,翠微深處月波樓。
天然景物誰能狀,千古詩人詠不休。
——袁士元 《寒食過東錢湖》
東錢湖古時候稱"錢湖",以其上承錢埭之水而得名;又稱"萬金湖"以其利溥而言,唐代時稱“西湖”,當時縣治在鄮山,湖在縣治之西故名;宋代時稱“東湖”,因宋代時縣治在三江口,湖居其東故名。
東錢湖 葉炜/攝
湖上有堤,東西長達4公裡,湖面劃分為二。環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條彙集于此,形成個巨大的天然水庫。
東錢湖 邱文雄/攝
東錢湖紫氣東來,人文荟萃。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隐退後攜西施避居湖畔伏牛山下,晚年自号陶朱公。後人追念其興越之功、把伏牛山改為陶公山。北宋王安石曾在此任縣令,多留遺迹,南宋權臣史浩家族更名動古今。近現代,生物學家童第周、書壇泰鬥沙孟海和畫家沙耆更為東錢湖抹上亮麗的色彩。
No.6
千丈岩
拔地萬重清嶂立,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挂,映日還成五色丈。
——王安石 《千丈岩瀑布》
瀑布自崖口出,至潭底,落差1 7 1 米,人稱千丈岩。水源來自東西兩澗水,東澗水從中峰白龍洞環流寺南,西澗水自屏風山上雪峰玉龍洞十八折而下,相彙于寺前伏龍橋,流經錦鏡池畔,穿關山橋出崖口。
千丈岩 黃友平/攝
勢如玉龍騰空奔瀉,至半腰撞擊突出巨岩,頓時水花四射,飛珠濺玉,再折而崩瀉,如銀簾倒挂,經陽光折射,五彩粉呈,蔚為壯觀。從禦書亭經百步階,可至千丈岩底,水擊成潭,潭水碧透,寒氣襲人。
千丈岩 黃友平/攝
曆朝不少名士來千丈岩駐足,賞心悅目,留下美好典故詞章,流傳民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典故出于此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