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入五髒,是指常吃五種顔色的食物,可以分别滋養人的五髒,具體為:綠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白色潤肺、黑色補腎。比如白蘿蔔、銀耳等白色食物可以潤肺;黑豆、黑木耳等黑色食物可以補腎。該理論最早出自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内經》。
五色入五髒本為方便記憶
一年有四季, 但《黃帝内經》卻将年分為五季,對應五行學說,這五季分别是:春、夏、長夏、秋、冬。與這五季相對應的飲食又被稱為五味,即:甜、酸、苦、鹹、辛。《黃帝内經》說:“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如此,五髒便與五味相對應了。
中醫把人體的重要髒器分為髒和腑兩大類,前者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共同功能是儲藏精氣;後者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洩糟粕的功能。人體作為有機整體,以五髒為核心,髒腑互為表裡,養好五髒,六腑才能随之而安。
既然季節、顔色、方位、髒器都是五個,彼此之間自然就形成了對應關系。這種分類特别直觀,不需太多專業學習,普通人也能掌握。
不能僵化理解《黃帝内經》
然而,很多人忽略了,《黃帝内經》不同意僵化地看問題。事實是,五色與五髒并非一一對應關系。
在《黃帝内經》中,明确提出:禽類歸于青色,羊歸于赤色,牛歸類于黃色,馬歸于白色,豬歸于黑色。根本不是按直觀顔色來區分的。
在谷類的分别中,《黃帝内經》将麥歸于青色,黍(黃米)歸于赤色,稷(即粟)歸于黃色,稻歸于白色,豆歸于黑色。
中醫理論中提出五色入五髒,是對五髒喜好進行的總結,用五色來标識,更方便記憶。但同種食物可能有不同顔色,僵化理解,不僅起不到養生的作用,還會産生反作用。
以禽類為例,《黃帝内經》認為它在五行中屬木,而木對應青色,所以才将它列為青,雖與直覺經驗相違,但為了标明物性,不得不如此。
認準食物真正的色
自然界的果蔬五顔六色,其顔色變化既與陽光雨露有關,又和生長環境有關,甚至與現代生物科技有關,如果隻簡單認為一種顔色固定對應一種髒器,那就大錯特錯了。
有人認為黃色的彩椒補脾,紅色的彩椒補心,這顯然是不科學的。還有人說紅色食物補心,所以多吃紅辣椒,顯然行不通。
雖然五色與五髒并非完全對應關系,但平時多吃一些五色食物,對健康有益,能很好地調理人的五髒,避免亞健康。
文/曾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