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莊稼的産量年年增加,農作物的種類也在擴寬,豐收的景象年年能看到。這幾年裡,果蔬的滞銷情況也多了起來,主要還是因為産收高,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客商的收購積極性降低。
即便是這樣,大家也要注意天氣帶來的影響,農業技術并不能完全消除其帶來的危害。
就拿2018年的倒春寒來說,不少蘋果樹遭到了重創,産量直接減少了1000萬噸;小麥也受到了影響,其産收也随之下降。2019年全國普遍幹旱,尤其是華北地區受到的影響很大,果蔬的個頭比較小,賣價不是太高。
那麼農村老話“正月打雷,到處是賊”,如何理解,有什麼說法嗎?
按照以往的生活經驗,正月很難會有雷雨天氣,此時的冷空氣依舊會影響全國,在氣流穩定、空氣幹冷的情況下,雲層的電荷量積累的并不會太多,很難會出現雲層放電的現象,自然不會有雷聲到來。
今年卻出現了反常情況,不少地方出現了雷雨天氣,很多人不解,這是怎麼了?
主因是太平洋一帶的暖流提前登陸我國境内,冷暖氣流的對撞中,從而出現了打雷現象。
那麼,這又和賊有什麼聯系?過去,老農普遍認為“正月打雷”是兇兆,一年的農業生産會有不利的現象,莊稼的産量降低不少,沒有了充足的糧食保證,一路上到處都是賊人。
至于為何會這樣,還在于暖氣流的提前來臨,讓莊稼地裡的蟲卵滋生,對農業的生長會有不利的現象,以至于谷粒不飽滿,産量大大降低。
過去的莊稼産量本身就低,每畝地也就200-300斤,一旦被蟲子侵害,那對農業的影響可就是非常大的。
人們飯菜吃不飽,農民的日子很艱辛,不少人被迫當了盜賊。
從如今的農業技術來看,病害蟲對産量的影響并不是太大,大家可以用上殺蟲劑進行治理,其産量或許或減少,但不會少太多,完全不會威脅人們的生産生活。
我國的糧食儲備也非常高,目前小麥、水稻的存量已經超過了1.7億噸,也就是說,即便糧食産量不是太高,還可以滿足國人的食用需求,大家不需要擔心再餓着肚子。
2020年是全面小康的決勝年,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貧困人群将全面脫貧,大家不需要再問溫飽煩惱,生活的幸福感也會大大增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