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c位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c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9:41:32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c位(一滴水裡的先行力)1

甯夏固原市彭陽縣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受訪者供圖)

滴水之力,經年可穿石,彙集則成河。

甯夏全境依偎黃河而生,在奔湧河水的滋養下,這個位居西部腹地、幹旱少雨的省份,正挖掘每一滴水的潛力,積攢每一滴水的能量,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決心,迸發出守護母親河的先行之力。

注入“水動能”

“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是降水量的4.3倍”“四分之三的面積為幹旱半幹旱區”“全國水資源最匮乏的省份之一”……缺水喊渴的甯夏,發展嚴重依賴過境黃河水。但過去很長一個時期資源無價、用水無償、交易無市,低效利用使有限的水資源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

為破解水困,甯夏近年來探索開展一系列水權水價改革,2020年甯夏被賦予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使命後,更将深化用水權改革作為賦能先行區建設的“關鍵一招”。

“深化用水權改革過程中,我們對水資源要素進行市場化配置,推動水資源向高效益行業流轉,通過水權确權、賦能、定價、入市等措施構建完善的制度機制。”甯夏水利調度中心總工程師王彥兵說。

固原市彭陽縣紅河鎮寬坪村東升農場去年開始發展蔬菜産業,及時鋪設了噴灌設施,管水人需要密切關注土壤水分,“蔬菜‘喝飽’立馬關水”。彭陽縣水務局農水股負責人吳進财說:“确權後這裡每畝地每年隻有110立方米的用水權,用完後就要購買别的用水戶節餘的用水權。”

水權确權颠覆了用水戶“大鍋水、不惜水”的思維,随着甯夏工農業用水權确權全部完成,高效用水成為甯夏越來越多人的行動自覺。“以前,甯夏不少鄉村灌溉地畝數不清、水費由農戶均攤,導緻灌溉水費虛高;同時工業企業‘交水費就能用水’‘水不值錢’的想法根深蒂固。”甯夏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處長馬德仁說,甯夏深化用水權改革後,農業用水權應确盡确,按定額法确權到村組或最适宜計量單元;工業用水權全面确權,無用水權企業一律通過市場購買用水權。

水真正成為一種資源,在專屬的交易平台展現出巨大價值。今年,由于新建的引黃工程尚未完工,固原市西吉縣新增的1000萬立方米黃河水指标暫時閑置。“我們把這筆水權放到甯夏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上公開競價轉讓,被一家企業以1000萬元價格購得。”西吉縣水務局副局長馬彬說。

像這樣的“水交易”,甯夏已達成161筆,共交易水量9098萬立方米,交易金額達3.37億元,用水權市場交易活躍度穩步提升。

用水權改革效應正在輻射更多“末梢神經”,甯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鄉村水管組織規範化建設等一系列配套舉措得以順利實施。“注銷15個村級用水協會,統一成立全鎮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人員減少五成,管理卻更為有效。”吳忠市青銅峽市大壩鎮農民用水協會總會副會長劉金财說。

擰緊“控水閥”

開源節流,對于喊水要水的土地,每一滴水都彌足珍貴。

時至深冬,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的甯夏農墾集團前進農場裡,近9萬畝農田已換上黃褐色的冬裝,其中約2萬畝耕地展現出别樣“顔值”:田間的末級水渠和排水溝不見蹤影,近千畝農田形成一個網格,沒有田埂、平整如鏡,讓人不由生出遼闊之感。

甯夏農墾集團前進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寶金指着眼前的農田告訴記者,今年農場對近2萬畝耕地進行高标準改造,采用滴灌設施灌溉、地下暗管排水,複墾後耕地面積增加了近20%。

“自動化測墒灌溉、水肥一體化、無人機植保等新技術派上用場。改造後,畝均灌溉用水量減少50%以上,節肥近40%,平均1000畝土地隻需1個人就能完成田間管理。”陸寶金算了一筆賬,今年這片土地種植的玉米畝産增加10%的同時,每畝地節省近300元種植成本。

得益于黃河灌溉之利,甯夏平原自古以來沃野千裡,但與之相伴的是農業用水量長期居高不下,一度占到全區用水總量的近90%,深度節水控水勢在必行。

在農業上,甯夏近年來持續實施高效節水工程,以現代化生态灌區建設引領農業節水“蝶變”。目前,甯夏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灌溉總面積的46%。

與此同時,甯夏工業正在高标準實施節水行動。甯夏水利廳節約用水與城鄉供水處四級調研員景清華說,甯夏推進工業水循環利用、重複利用,近3年退出高耗水企業82戶、産能720萬噸,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下公網火電機組全部關停;通過實施再生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甯東煤化工園區率先實現了污水“近零排放”。

點滴之間見證巨變。據了解,2012年以來,甯夏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9%、54%,畝均灌溉用水量下降31.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96.7%,引黃取水量由最高年份的88億立方米穩定到目前的63億立方米左右。

“雲”解飲水憂

曾幾何時,六盤山區的人們,為了喝上一口水,翻山越溝累彎腰。

天寒地凍,但固原市隆德縣張程鄉張程村村民楊俊明一家早已不再“愁水”。“我家靠養十幾頭肉牛,日子慢慢紅火起來,最擔心停水斷水。”楊俊明說,從去年開始村裡幾乎沒停過水,牛吃水也有了保障。

楊俊明的好日子得益于隆德縣近兩年加緊建設的“互聯網 城鄉供水”工程。記者看到,在智能化平台的支撐下,從水源地、泵站、蓄水池、管網、聯戶表井到用水戶,全程各環節設置了多個監測點,全縣供水運行狀況一目了然。隆德縣渝清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楊丙成演示說,出現供水故障時監測點會顯現異常,他們通過手機App接收定位信息,并及時搶修。

“互聯網 ”給山區群衆的生活帶來了無限便利。以前楊丙成最頭疼的事兒就是挨家挨戶催收水費,收齊一個鄉的水費要斷斷續續折騰1個月,現在村民“手機購水”,管理人員也能投入更多精力管好水。

曾經飲水難的甯南山區如今水網四通八達。固原市水務局局長李國帥說,2020年10月,甯夏被水利部确定為“互聯網 城鄉供水”示範省區,而固原市成為第一批先行先試示範市,以數字治水為标志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在全市全面推開。今年9月這一工作已上雲調試。

與隆德臨近的彭陽縣先行先試,通過“互聯網 ”驅動城鄉供水機制、管理、服務創新,目前全縣城鄉供水保障率達96%,水質達标率達100%,水費收繳率達99%,管網漏失率下降到15%以下,供水成本大幅降低,城鄉供水實現一體化高效管理。

群衆飲水方式的改變,離不開甯夏數字治水的諸多嘗試和突破。甯夏水利廳節約用水與城鄉供水處處長王正良說,水利廳搭建了甯夏“水利雲”數字平台,實現自治區、市、縣(區)三級貫通聯動,從源頭到龍頭全程信息化控制。甯夏全區還基本建成以黃河水為主、泾河水和當地水為補充的“大水源”,形成城鄉連通、縣縣打通、區域互通的“大水網”,并推進城鄉供水企業優化重組,打造區域内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治水産業聚集區。

“雲供水”攻克多年來甯夏城鄉供水“多頭管”“缺人管”“跑冒漏”的痛點,數百萬群衆實現從喝水難向喝好水的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甯夏建成城鄉集中供水工程168處,農村供水管網長度13萬餘公裡,252.4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水平得到持續鞏固提升。

水潤黃土塬

在守不住土、保不住水的旱塬上,一河清水蜿蜒流動,蘊藏着綠色希望。

北部被沙漠沙地包圍,南部黃土丘陵溝壑縱橫,面對脆弱的生态環境,甯夏一直緻力于守護“綠肺”與“水塔”,守住母親河水土“生命線”。

地處甯夏南部六盤山區的隆德縣曾經水土難守,農民在“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裡刨食,苦不堪言。從上世紀80年代起,隆德人鉚足勁平田造林,一個山頭接着一個山頭幹,終于實現“土不下山、泥不出溝、沙不入河”的夢想。

近年來,隆德縣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下決心解決黃河三級支流渝河的跨界水污染問題。隆德縣水務局副局長張慧敏說,由于澱粉加工廠直排黑臭水,采砂場濫采濫挖,渝河曾變成“臭水溝”。為讓清流重現,全縣加大源頭治污,關停關閉污染企業,鋪設排污管道輸送至污水處理廠……一系列治理措施增強了水體自我淨化能力。

甯夏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處長李克文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甯夏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随着六盤山“綠肺”“水塔”功能不斷增強,甯夏年入黃泥沙大幅減少,為解決黃河下遊“地上懸河”威脅作出積極貢獻。

山變綠,民變富。金雞坪梯田公園所在的固原市彭陽縣陽窪流域一度“山是和尚頭、溝裡沒水流”。在固土養水的基礎上,彭陽縣将生态建設與全域旅遊結合,規劃觀景節點,發展林下經濟,“中國最美旱作梯田”的大地景觀成為旅遊熱門打卡地。

在大山裡生活了一輩子的彭陽縣玉窪村村民馬丙鳳如今吃上了“生态飯”:“暑假遊客多,我在金雞坪梯田附近的民宿打工,一個月能掙2400元。以前誰能想到,好風景還能變成好‘錢’景?”

這隻是甯夏統籌水土保持與特色産業、文化旅遊促農增收的一個縮影。當地通過建設生态經濟型小流域,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南部水源涵養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5年增長70.7%。

水生态修複,最怕邊治理邊破壞。2018年起,甯夏運用衛星遙感及大數據技術,構建“天上看、地上測、網上管、實地查”的立體監測體系,實現精準監管;2020年,甯夏更是開出黃河流域9省區水土保持信用懲戒“第一單”,在此基礎上将10年來積累的750個生産建設項目1388個水土保持違法違規問題徹底整改,違規懲戒落地有聲。

“我們将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先行區建設的強大動力,把提升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治水興水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等重點關鍵,促進涉水服務一體化均等化,讓民生水利惠及甯夏更多群衆。”甯夏水利廳負責人說。

從缺水而困到治水而興,甯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決心和力度,以水為證,可見一斑。在新征程上,甯夏正逐水前行,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水引擎”。(記者王永前、鄒欣媛、靳赫)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