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陽明,那真是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了。王陽明,名字叫做王守仁,是浙江餘姚人。浙江出了個王陽明,可以說是浙江的幸運,從此浙江餘姚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明代的奇人,王陽明留下了衆多精神财富,讓人們津津樂道。正所謂“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确實讓人肅然起敬。
話說回來,大家都知道王陽明在思想史上的成就。但如果說起王陽明的對聯才華,相信不少人就比較陌生了。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一起來看看王陽明留下的衆多絕妙對聯,讓人拍案叫絕,回味無窮。
王陽明小時候就已經是個神童了。他經常和父親王華對對子。王華出上聯:“百尺竿頭進步。”王陽明對下聯:“百尺竿頭進步。”
王華出上聯:“一年春長長春發。”王陽明對下聯:“五月夏半半夏生。”這個對聯頗為有趣,讀來朗朗上口。“長春”是一種花名,恰巧和“春長”倒裝。“半夏”是一種中藥名字,恰巧和“夏半”倒裝。可見王陽明真是才思敏捷了。
我們再來看王陽明在于謙祠留下的名聯:赤手挽銀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來何處吊英賢。
于謙是明代名臣,保衛京師,碧血丹心。可惜于謙最後被冤殺,葬在了西湖邊。王陽明對于謙無限敬仰,當他來到于謙祠堂前,回想起于謙的生平,忍不住心潮澎湃,忍不住感慨萬千。
上聯化用了杜甫《詠懷古迹》的名句:“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原本杜甫是用這兩句詩來寫諸葛亮的,而王陽明用這句詩來寫于謙,也是恰如其分。于謙與諸葛亮一樣,“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功勳卓著,而且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下聯則是化用了嶽飛墳前的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用嶽飛的無辜被殺來烘托于謙的無辜被殺。因為于謙墓和嶽飛墓都在杭州西湖邊,王陽明自然而然把這兩個被冤殺的忠臣放在一起比較。
“我來何處吊英賢”,則是王陽明自己的抒懷。王陽明通過這種感慨,既表達了自己對于謙的尊崇,也表達了對自己的勉勵。古代講究“修身”,而王陽明這一句“吊英賢”不隻是緬懷,還帶有對自身的期望和要求,體現了王陽明的遠大抱負。
大家都知道王陽明平定了甯王之亂,體現了他的文韬武略。而在甯王之亂平定後,正德皇帝對群臣出了一個上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這個正德皇帝非常貪玩,經常溜出去瞎玩。他還給自己封了個官,叫“威武大将軍”,讓人哭笑不得。
正德的上聯出自儒家經典《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很顯然,他是在對群臣炫耀:“看到沒有,我這次親征,才平定了甯王之亂!”
王陽明看到了正德的洋洋得意,于是就對了一個下聯:“流連荒亡為諸侯憂。”王陽明的下聯出自儒家經典《孟子》:“流連荒亡,為諸侯憂。”
王陽明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别有所指:“古代的明君不會沉溺于遊樂,不會随意外出。皇上你這樣随便外出,真是朝廷的憂患啊。”
很多人都為王陽明捏了一把汗,而正德皇帝也感覺到很掃興,一下子也沒有了炫耀的興趣。當着文武百官,他也不好懲罰王陽明,還隻能說:“這個下聯,對得不錯。”
王陽明也有寫自己心情的對聯。比如說:“旋呼泉石仙人酒;自叙西湖處士詩。”這個對聯上聯化用了李白《少年行》:“好鞍好馬乞與人,十千五千旋沽酒。”王陽明這是說自己在酒中找到了樂趣。下聯則是用了宋代詩人林逋的典故。林逋隐居西湖孤山,号稱梅妻鶴子,是著名的隐居詩人,王陽明意思是自己想要像林逋那樣歸隐山林,不染紅塵。整個對聯對仗工整,文采飛揚。
王陽明還有一個關于做事業的著名的對聯:“但作得成皆事業;到推不去即因緣。”上聯意思是說:“隻要認真努力,最終都能成功。”下聯的意思是說:“既然事到臨頭,無法逃避,那就要好好珍惜,努力去把事情做好,不要浪費這一場因緣際會。”可以說,這個對聯很有韻味,很有道理,可以當作格言來看待了。
大家還知道王陽明哪些故事和詩詞對聯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