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清君側”?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清除君王身邊的親信、奸臣。其實,我個人認為,清君側不過是造反的借口,是造反的遮一塊遮羞布而已。中國曆史上大大小小的清君側發生了不少,但比較有名的有三次:七國之亂、安史之亂和靖難之役。
七國之亂是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漢景帝即位後,禦史大夫晁錯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這時吳王劉濞糾集了包括楚國在内的七個藩國,以 “誅晁錯,清君側” 的名義,舉兵叛亂,從而開始了西漢曆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由于梁國的堅守和漢将周亞夫所率漢軍的進擊,叛亂在三個月内被平定。
安史之亂,發生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與史思明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這場内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因為發起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稱為安史之亂,又由于其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靖難之役,是明建文帝統治期間。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他年輕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史稱建文帝。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削藩建議着手進行削藩。而盤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對此極為不滿,打着“誅齊黃,清君側”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為帝,年号永樂,即明成祖。靖難之役是中國曆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清君側”,也不過是朱棣想要奪取皇位的一個借口而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