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保護好孩子天賦
5歲多的Tinna很喜歡繪畫,整個疫情期間,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畫畫,而且非常的投入和享受,有時候晚上不肯睡覺都要把畫畫完。
看到她這麼喜歡繪畫,我想可能是到了她的繪畫敏感期吧,于是就想着找個專業的老師幫忙引導一下,讓她的繪畫潛能得以挖掘,于是挑選了一個理念很先進,師資力量很強,教學方式很獨特的機構。
看着機構裡其它孩子的作品,驚歎于這些“小畫家們”豐富的創意和藝術表達,于是期待着Tinna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可以從“塗鴉”過渡到“藝術”。
但很快,我發現Tinna并不喜歡這樣繪畫,她不喜歡每期都有規定的主題和作業要求,她喜歡随心所欲,對我的”引導“雖然順從,但總是畫一下停一下,并不時看我的反應,很明顯熱情熄滅,有壓力呀。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的她對畫畫可是表現出極大興趣的。
原本想把興趣好好引導一下,沒想到越引導越糟糕,現在提起畫畫就會一臉不情願地說:”好吧,那你要跟我一起畫。“或者”那你幫我塗顔色“,總之,風向驟變,由原來的主動變成了被動。
覺察出她的變化後,我開始反思自己,終于找到了可能影響她繪畫熱情的因素:過度關注而幹擾了孩子的專注,急于去”教“和”引導“,從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
每個孩子都有非凡的一面。每個孩子由自己的手或者手中的筆,在紙上或者其他地方畫出的形形色色的圖案,那都是他們自己内心世界最真實表現。
考慮到6歲以下兒童的認知有限,所以繪畫課程是由家長聽,聽完後再來教孩子的。所以,老師是用成人能理解的方式來引導家長,但我卻照搬了老師的原話,女兒自然聽不明白,而我也可能會因為講不明白而帶了情緒卻不自知,并且下意識地在孩子畫畫的時候,總想用行動去”引導“(幹擾)她。
正如《兒童繪畫心理學》所說的那樣,繪畫是一門獨特的語言,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達,它不能簡單地用技巧做标準,更不能限定好一個框框去填滿,而應該是孩子基于對生活所見所聞的真實觸發而做出的創作表達。
如果我們在引導孩子時,心裡總是揣着一個”畫得對不對,畫得象不象,畫得好不好“這樣二元對立的評判标準,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的表達不被允許,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想要通過繪畫來表達内心的欲望了。
當孩子無法跟随内心的想法時,就會開始依賴外界的評價而刻意模仿那些”優秀“的作品,隻是這樣的畫再好,也是仿制的”赝品“,是無法觸動内心。
所以,在孩子9歲之前,應該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塗鴉“, 這個階段培養興趣最重要,千萬不要急于”引導“而扼殺了孩子的繪畫天賦。
02
如何引導興趣
為什麼是在9歲以後才讓孩子接受正規專業的學習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不同階段孩子畫畫的特征:
點。這個階段,應該任由孩子發展對色彩的感覺,如果讓孩子看着成人的範例畫畫,不但是徒勞無益,而且會阻礙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
身體,比如,從表征身體的大圓圈橫着畫出來的兩條線表征手,向下畫的兩條線表征腳。
總之,孩子越小,語言表達越弱,引導時應以關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為主,而不是強調繪畫技巧本身。
03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
兒童畫不是缺陷,而是根據其發展水平對世界的呈現,表現形式以最初的簡單線條到可辨識的符号等,都是兒童一步一步在自我表達過程中有意義的探索。
孩子的塗鴉作品,尤其3、4歲以前,隻通過觀看,是無法明白他們在畫些什麼的。隻有聽聽孩子的講解,才能明白她們的繪畫内容或表達意圖,孩子也會因為有人對自己的作品認真傾聽、理解,才覺得自己的繪畫活動是完整的。
要特别注意在繪畫敏感期的孩子如果愛好作畫,會渴望自己繪畫水平提高,如果得到過多負面評價,會對繪畫産生厭惡感,因而我們應該慎重引導和選擇老師。
關于選擇老師,我覺得有一點基本的衡量标準吧,那就是:主要看老師有沒有責任心、是不是會多鼓勵、而不是局限孩子的想法。
通過反思,當我意識到,我的錯誤引導已經給女兒造成了心理陰影時,我就不再強求她一定要配合進度完成作業了,而是随便她自己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我想起一位老師說過的話:“我們學習任何知識,都不是為了影響或改變誰,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隻有當自己變好了,才會有能力去影響别人。”
起始有點心疼學費,轉念一想,為什麼不能當成給我自己報的班呢?老師講的肯定是沒問題的,隻是我之前一直想着是讓女兒受到啟發,所以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的角色去監督她,而自己沒有投入。
其實我完全可以當成給自己報了一個美術班啊,這麼一想,瞬間感覺賺了。
養孩子是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有非凡的一面,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他能注意到成人注意不到的微小細節,就像他能敏銳的捕捉到大人的情緒變化一樣。
兒童繪畫,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達。他們通過這面“鏡子”折射自己的情緒,雖然結果不一定是成人能懂的,但也不可以低估...
原創文章,感謝分享!
作者介紹:黃鹂,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師。用文修心,以字養性,用平和、持久而緩慢的力量向内生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