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浩然描寫春的詩句

孟浩然描寫春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4:33:44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惜春詩,寫出了春光的醉美,驚豔了千年【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孟浩然描寫春的詩句(孟浩然的一首惜春詩)1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終身。曾隐居鹿門山。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招緻幕府,後隐居。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隐居的逸興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

孟浩然描寫春的詩句(孟浩然的一首惜春詩)2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今日與大家分享的一首詩,是他隐居鹿門山時所作,且驚豔了千年的惜春名篇《春曉》: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孟浩然描寫春的詩句(孟浩然的一首惜春詩)3

這首是詩人隐居在鹿門山時所做,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複讀之,便覺詩中别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讨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贊美。

詩的後兩句聯想到:昨夜我在朦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裡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系詩的前兩句,夜裡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并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全詩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