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又名“黃金台”,戰國時燕昭王為招賢納士而建。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讨,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随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又不聽别人的建議。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以文人不可輕信為由不允。随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又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挫,眼看報國願望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憤,寫下此詩。
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詩人,文學家。陳子昂少年時就很聰明,好學劍術,常常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十七歲時與人比試劍術傷了人,從此棄武從文,立志要匡扶天下,他刻苦攻讀,沒幾年就學涉百家,滿腹經綸。他的文章寫的特别好,時人稱贊他“尤善屬文,雅有相如,子雲之風骨”,。唐高宗調露元年,滿懷抱負的陳子昂,北上長安,入國子監學習,并于次年參加了科舉考試。落第後回歸故裡,繼續研讀。唐開耀二年,24歲的陳子昂再次入長安參加科考,高中進士。不久唐高宗病逝,武則天執政,議遷高宗棺椁歸葬乾陵。陳子昂性格耿直,直言敢谏,他聽聞此事後,上書加以勸阻,武則天看後,贊其才華,任命他為麟台正字,不久後升右拾遺,故後世又稱“陳拾遺”。
陳子昂曾與26歲和36歲時兩度從軍,出征邊塞,對軍事和邊塞防務有深刻見解。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多次直言進谏,不但未被采納,還被訓斥降職,受到當權者的排擠和打擊的陳子昂壯志難酬,悲憤莫名。三十八時憤而辭官回鄉,奸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向前看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向後看不見當今聖明君王。
一想到天地的廣大無窮無盡,我獨自落淚,倍感凄涼。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向前看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指戰國時期燕昭王禮遇樂毅,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的曆史事迹,表示無限欽慕。向後看不見當今聖明君王,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以不可複見,後來的聖明君主也來不及見到了,自己真是生不逢時,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和抑郁苦悶的心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怆然而涕下”,當登台遠眺時,隻見茫茫宇宙,無窮無盡,不禁感到人的渺小,一種孤單寂寞的心情,悲從中來,使我怆然流淚。詩人以慷慨悲涼的語調,表現了自己的失意和寂寞無助的情懷。使讀者感同身受從而獲得廣泛的共鳴。
這首詩,使讀者深刻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仿佛面前出現一幅蒼茫廣闊的圖畫,在畫面中,一位胸懷天下,充滿抱負卻報國無門而感到悲傷寂寞的詩人形象,深深的感動我們。
黃周興《唐詩快》評:胸中自有萬古,眼底更無一人。古今詩人多矣,從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這首詩,由于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助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極富感染力,陳子昂用自己的“生命悲歌”給我們留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名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