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出現交通事故屬于工傷嗎?2022年3月22日,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收到當地司法部門的邀請函,希望檢察機關能介入參與一起行政争議案的訴前調解工作,錫山區檢察院立即派員介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下班路上出現交通事故屬于工傷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3月22日,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收到當地司法部門的邀請函,希望檢察機關能介入參與一起行政争議案的訴前調解工作,錫山區檢察院立即派員介入。
原來,某公司員工老楊下班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導緻右前臂皮膚剝脫,右手中指末節指骨開放式骨折、肌腱斷裂。根據交警部門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老楊對事故無責任。老楊向人社部門申請工傷認定,人社部門認定其為工傷。但老楊所在公司不服,提出行政複議,複議仍維持工傷認定,後公司提起行政訴訟。其間,老楊拿不到工傷賠償,手部康複治療受到影響,遂向人社部門申請勞動仲裁。
“公司為什麼不認可工傷認定?我們要調查清楚,公司是對工傷認定本身存在異議,還是對工傷認定後要支付的賠償金有異議,這可能是化解雙方矛盾的關鍵。”在檢察、法院、司法和人社部門聯合商讨會上,檢察官的分析得到與會人員一緻認同。“他不住公司安排的住所,自己在外面租房,這才有了下班路上的交通事故。我們認為這不應該認定為工傷。”面對面溝通時,公司負責人說。
“員工下班回家途中受傷是否認定為工傷,與是不是住在公司安排的住所沒有必然聯系,隻要是回到住處就可以,您這樣理解是對法律的誤解。”檢察官從司法專業角度詳細為公司負責人釋疑解惑,并從人文關懷角度勸說公司能體諒和考慮老楊康複治療的急迫性。
行政争議化解需要時間,但老楊的康複治療不能中斷。其因交通事故獲得的賠償不足以支撐康複治療,老楊因受傷沒有了收入,家庭經濟陷入困境。辦案檢察官将老楊的情況作為司法救助線索移送控告申訴部門,看能否幫助其争取救助以緩解其燃眉之急。
控申部門認真審查相關資料,認為老楊目前的情況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遂依職權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召開員額檢察官聯席會議進行評估,決定向老楊發放1萬元司法救助金。随後,該院主動向區委政法委彙報并得到支持。财政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及時将1萬元司法救助金撥付到位。老楊表示:“我們公司是服務行業,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經營比較困難,我願意和公司坐下來好好談賠償金的問題。”在檢察官見證下,雙方達成和解,老楊收到7萬元工傷賠償金,公司向法院申請撤回了行政訴訟。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浏
校對 王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