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

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4:05:03

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端午又稱端陽端有起始之意,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農曆的五月一日稱端一,二日稱端二,數至五日,稱端五,五與午同音,稱端午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以天幹地支相配記時,據此推算,午日為陽辰,因此端午也稱端陽,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端午的躲午與)1

有關端午的兩個習俗

端午又稱端陽。端有起始之意,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農曆的五月一日稱端一,二日稱端二,數至五日,稱端五,五與午同音,稱端午。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人以天幹地支相配記時,據此推算,午日為陽辰,因此端午也稱端陽。

進入五月,炎夏即将來臨,萬物生發,但是疾病與侵害人體的各種毒蟲也進入活動的旺盛期,因此要“避毒害” ,尤其是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 ,一定要采取種種祛病避疫的辦法。

在端午,最重要的是對兒童的保護,尤其是對剛牙牙學語的小娃娃。在北方,做母親的一定要抱孩子到老年人的家裡睡上一會兒,稱為“躲午” 。

躲什麼呢?

司馬遷在《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田嬰有一個小妾,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田文,後來赫赫有名的孟嘗君。孟嘗君生在五月五日,田嬰認為不吉利,讓他的母親把他殺死,用司馬遷的表述是“勿舉也” 。因為,當時的風俗認為這一天出生的嬰兒,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不能撫養成人,一旦成人,則有害父母。王充在《論衡》中解釋,五月五日的陽氣處于鼎盛之際,故而“精熾熱烈,厭勝父母” 。

田嬰有四十個兒子,殺死一個兒子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但是田文的母親隻有他一個兒子,自然舍不得,于是偷偷把他送到舅舅家,讓舅舅把他撫養成人。長大了,母親帶他去見田嬰。田嬰憤怒地質問他的母親說:“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 ”意思是,我讓你把這個孩子處理掉,你怎敢不聽我的話把他養大,你有什麼理由嗎?孟嘗君的母親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孟嘗君便搶先反問他的父親:“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 ”您要殺死五月五日誕生的孩子,有什麼理由?田嬰說:“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将不利其父母。 ”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長得與門那樣高的時候,将會給父母降臨災難,也就是“将不利其父母” 。聽到田嬰這樣說,孟嘗君笑了,反問道:“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戶邪? ”我們的命運是由“天”決定,還是由“門”決定?聽到兒子這樣的問話,田嬰“默然”而無話可說。孟嘗君又說:“必受命于天,君何憂焉。必受命于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 ”如果是天決定我們的命運,那麼誰能阻礙天的意志,您有什麼可以憂慮的?反之,如果是門決定我們的命運,那麼把門加高就是了,也就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 ”對孟嘗君這番宏論,田嬰難以辯駁隻說了一句話:“子休矣。 ”你别說了,默認了這個兒子。而在後來的發展中,在他所有的兒子中隻有孟嘗君最有作為。

孟嘗君因為躲到舅舅家才得以存活,也就是“躲午” 。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習俗,便是年輕的媳婦要在這一天回娘家,也就是“歸甯” 。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當然要帶回去,回到娘家,接受父母的深情款待,享受做姑娘時期的快樂幸福生活。在這一天,未出閣的小姑娘們,要相互贈送自己做的香囊一類的小禮品,而在北京,這時正是榴花綻紅之季,姑娘們把火紅的石榴花簪于發際,因此端午節又稱“女兒節”“姑娘節” 。

為了祛病避疫,古人采取了許多辦法,飲雄黃酒(把雄黃研為粉末炮制的白酒或黃酒,可以解毒殺蟲) 、将菖蒲與艾葉(散發一種香氣可以驅蟲)插于自家門戶、貼一張刻有紅色葫蘆的窗花(把五種毒蟲收納在葫蘆裡) ,當然最簡單的是将鐘馗的畫像貼在門上,從而将各種害人蟲屏蔽門外。地域不同,祛病避疫的内容也不一樣。舊時的北京忌諱在端午節汲取井水,認為這一天的井水有毒,為了躲避井毒,往往于節前預汲。端午節前,北京紅了櫻桃紫了桑葚,而江南早已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小販們開始在端午節前銷售這兩種果實,據說吃了櫻桃與桑葚,可以使得全年飲食潔淨。還有賣把蘭(白蘭,也稱緬桂花)的,雪白的花蕾,釋放幽靜香氣,買來别在女人的衣襟上。點心鋪則在這一天出售一種應季(時令)點心——刻有五種毒蟲為花紋的烘焙的餅,稱“五毒餅” ,吃了它可以避免毒蟲侵害,也就是以毒攻毒的心理,這在商家,當然也是一種營銷策略吧!

在疫病面前,隻有躲是不成的,為什麼不采取積極的态度與做法呢?在端午節,與“躲午”相對的做法是“賞午” 。在這一天,請家人或者友人吃席,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便講述了王夫人在端午節置辦酒席的故事:“王夫人治了酒席,請薛家母女等賞午。 ”因為是小規模的家宴,除薛姨媽和寶钗,出席者隻有王熙鳳、寶玉、黛玉與賈迎春衆姊妹,總計八人。但是,這一次,王夫人舉辦的賞午宴席,人與人之間卻有些尴尬:

寶玉見寶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說話,便知是昨日的原故。王夫人見寶玉沒精打采,也隻當是昨日金钏兒之事,他不好意思,索性不理他。林黛玉見寶玉懶懶的,隻當是他因為得罪了寶钗的原故,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懶懶的。鳳姐兒昨日晚間王夫人就告訴了她寶玉、金钏兒的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連見了寶玉尚未挽回,自己如何敢說笑呢,也就随着王夫人的氣色行事,更覺淡淡的。賈迎春衆姊妹見衆人無意思,也都無意思了。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之所以尴尬,在《紅樓夢》中早有交代,朋友們可以找來一讀。我曾經寫過一篇《王夫人“賞午” 》的小文,闡述故事背後的奧妙,不再啰嗦。我在這裡,引述王夫人請薛姨媽等人吃席的這段文字,不過是為了說明在端午這天,可以請飯,而這樣的宴席還有專業稱謂,稱“賞午” ,遺憾的是對王夫人的酒席沒有出現關于食品與菜蔬的描述,因此難以進行具體研究,但揣摩一下總是可以的,至少是應該有酒,而且是雄黃酒。當然也少不了白娘子因為吃了雄黃酒而變出原形,吓壞她的先生許仙,那樣的笑談。

相對于請人家吃席的繁複,最簡單的做法,是将彩色的絲線纏在手臂上,作為端午時的一種特殊裝飾而用以辟邪,這個做法自然也是古已有之。這就使人聯想到北宋的蘇轼,想到他那首令人動情的《浣溪沙·端午》 ,他在詞中這樣寫道:

輕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挂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纨” ,是細絹,一種比綢子還纖細的絲織品。碧纨,綠色的絲織品。“輕汗微微透碧纨” ,天氣漸漸炎熱,微汗薄薄地浸出綠色的衣衫。“蘭” ,這裡不是指用于觀賞的幽雅蘭花,而是指菊科中的佩蘭。佩蘭,又稱大澤蘭,亦稱小澤蘭,花氣芬芳,可以治療中焦漲滞、嘔惡納呆,還可以治療外感暑濕與濕溫初起之症。當然,也可把佩蘭放在熱湯裡,煎水沐浴而潔淨皮膚。西漢戴德在《大戴禮記》中記載,五月蓄蘭為浴之蘭,指的便是佩蘭。“明朝端午浴芳蘭”也是這個意思。據說,這首詞是蘇轼為他的侍妾朝雲而作,此時是北宋哲宗的紹聖二年( 1095年)端午的前一天,東坡被貶惠州已經兩年了,想到明天是端午節,于是便作了這首詞,而次年朝雲便病故了。在這首詞中,蘇轼想象在端午那天,朝雲在蘭湯裡沐浴,手臂如雪潔白,纏着五彩絲線,盛發如雲,斜插一枝小巧的符箓。面對這樣一個美麗的女人,蘇轼不禁吟出“佳人相見一千年”那樣的瑰麗詩句而令人動容。人生易老天難老,與相愛的人長相厮守,雖然難以做到,但情感相通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可以地久天長。人生在世原本不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為什麼總是讓自己不快樂呢?“佳人相見一千年” ,我想,便是一個衷心祈求與祝願吧!這麼一想,在将近端午的日子,推想令人心儀的佳麗,纏繞在白手臂上虹彩一樣的絲線,又似乎不僅僅是“躲午”與“賞午”所能包容的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