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春晚上,年僅六歲的常遠首次亮相央視春晚,并與爺爺常寶華搭檔了一段《爺孫對話》。此後,出身常四代的常遠一度被視為常氏相聲的希望。雖說長大後的常遠也考入了中國北方曲校,但畢業後他卻逐漸淡出了相聲舞台。昔日的相聲童星最終沒能傳承家族技藝,這在局外人看來是個遺憾,但常遠本人卻認為:不說相聲,是不想辱沒了相聲。而且他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過自己從沒真正喜歡過相聲的真實想法。然而當年還有位和常遠一樣的童星,他從小熱愛相聲,也算是年少成名,但随着時間的流逝,當初舞台上光彩奪目的才華,如今卻變得暗淡無光。
這位小童星就是來自東北的張貢赫。95年出生張貢赫并非來自曲藝世家,因為父母發現他善于模仿和表演,于是在張貢赫五歲的時候便将他送到了沈陽皇姑屯區少年宮藝術班。在那兒他結識了将他領入相聲藝術之門的老師何洋。短短兩年的時間,張貢赫從沈陽電視台一路沖進了中央電視台的《曲苑雜壇》。
在很多人印象中小孩說相聲的優勢就占一個“小”字,孩子天真可愛說什麼都能逗樂觀衆。這的确也是事實,不少五六歲的孩子在台上說相聲,可能話還說不利索呢,隻要不怯場,不忘詞,到包袱口用誇張的動作表情和誇張的語調說出來也能博人一笑。但有一節,這不能算相聲。相聲得有鋪平墊穩,得有三翻四抖,得有和觀衆之間的眼神交流。或許您認為這樣的标準對于一個孩子而言顯得太過苛刻,其實這些要求當年的張貢赫都做到了。
從五歲到九歲,是這顆童星最耀眼的時期。可能現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有不少說話口齒不清的,而他在這個年紀,繞口令、貫口的基本功已經初見端倪了。7歲左右時,張貢赫曾和捧哏名家楊進明有過多次同台合作的經曆,像《反正話》《謎語新猜》《方言拜年》《照貓馴虎》等作品都是那個時期留下來的。
這捧逗二人年紀上相差三十多歲,但楊進明給這孩子捧哏并不累。其一,張貢赫的表演有尺寸,他知道怎麼鋪綱怎麼入活,捧哏的隻要墊磚遞腿,這孩子就知道哪個包袱該是什麼勁頭。其二,表演自然,張弛有度。張貢赫早期說的多以小孩哏和文哏字意的段子為主,在表演這些段子時,他既沒有“倚小賣小”的扭捏,也沒表現出故作老成說話拿腔作調。自己雖然歲數小,但不管跟誰合作都是不卑不亢,不狂不怯。哪怕是當年跟“老祖兒”張永熙同台也不例外。
2003年,在第二屆CCTV相聲大賽頒獎晚會上,8歲的張貢赫與當時已經82歲高齡的張永熙先生合作了一段《老小樂》。這段和《謎語新猜》一樣,也是《打燈謎》的梁子。跟如此德高望重的相聲前輩合作,張貢赫整個表演沒有半點崩瓜掉字,撒湯漏水,字字句句清晰入耳。對于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能悟到使活的筋勁兒着實不易。
然而,時隔将近二十年後,張貢赫再次與楊進明合作《謎語新猜》時卻讓人多少有些“傷仲永”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十多年過去了,老少二人再度合作竟沒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雖然表演的尺寸還像小時候那麼好,但兒時站在台上臉上有買賣的那股靈氣已經消磨殆盡了。老話說: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不過當觀衆眼中潛力無限的希望之星,在若幹年後仍然原地踏步時,也會由衷為他發出一聲歎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