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準備越充足成功的機會越大

準備越充足成功的機會越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6:12:04

準備越充足成功的機會越大(努力投給機遇)1

(圖文無關)俗話說,“機遇屬于有準備的人”,這個準備不是别的,正是企業家精神。 (視覺中國/圖)

傳統格言說:“一分汗水,一分收獲”“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新派主張是:“風來了,豬都能飛”“機會比努力更重要”。

那麼究竟是努力重要,還是機會重要?有沒有科學的思考框架?

其實,這個貌似如今才網紅的問題,早在六十年前,一代管理學宗師德魯克老先生已經做出了全面而睿智的剖析。

德魯克先生是這樣開宗明義的:“努力是眼睛向内看,機遇是眼睛向外看”。

毫無疑問,努力能夠形成資本,但是在現實活動中,努力更可能是一種成本,并且是一種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成本,并且這種成本數量還出乎意料的龐大,通常占到總成本的80%甚至90%。

為什麼?首先是作為成本的努力是自動運行、自動分配的,這些努力會自動分配給許多不受控制的無效事務,這些努力很少會拷問自己:“這份努力能夠創造成果嗎?能夠對整體的優勢和最終的領先做出貢獻嗎?”翻譯成現代黑話,這就是所謂的“熵增”。尤其對于那些全科優秀、希望全面得分的人來說,他們更可能做出了更大的浪費。

其次,每一份努力的背後都有着或明或暗的評分激勵體制(經常表現為不服輸的勁頭),這個評分激勵體制進一步加劇了無效的努力和無效的投入,讓這些無效的努力變得越來越固化、越來越“硬”、占據并争奪更多的寶貴資源——從旁觀者看來,他們在努力地把無效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找正确的事情去做。

再者,也是鮮為人知的是,這些無效的努力多數是并不能被常規的複盤和總結所識别的,不僅不能被識别,通常還被進一步加強。這常常是因為過去的成功慣性自動在召喚努力。換言之,人們所處的事業不經意間已經老去,尤其在如今變化如此快速的世界裡(即使你是一個生理年齡相當年輕的人,你的事業可能仍然已經老去——請想想互聯網世界中發生的那些事),并且更糟糕的是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努力回到過去,而把努力放到回到過去上恐怕是最大的成本浪費。

綜合以上,一則努力需要被約束、需要聚焦、需要斷舍離,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付出努力,恰恰相反,必須排出優先級,隻把資源和努力分配給最關鍵的頭部任務,因為投入給高優先級任務的努力才有可能變成資本,而分配給低優先級任務的努力則一定會成為成本。二是不要把努力付諸挽救過去恢複以往,因為再好的過去也已經是過去、再美的以往也隻是以往,努力作為一種資源,指向以往就隻能成為成本,指向将來才能成為資本。

那麼機遇呢?“成果在外部”“成果的取得靠挖掘機會”“要創造出成果,資源必須分配給機會”——這是德魯克先生一再強調的重點。

首先,機遇與成果是一個對子。但有機遇并不默認能取得成果,機遇的指向是要轉化成成果。這意味着要抓住機遇就需要将資源向機遇傾斜,并且把機遇轉化成某種領先。需要強調的是,不能将機遇轉化成某種領先就是在浪費機遇,所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換言之,如果說機遇是原材料,那麼領先才是最終的産品。

其次,機遇要求人們放下過去。機遇是明天,從資源的角度看,明天跟昨天甚至今天是一種互斥的資源競争關系,有限的資源必須也隻有分配給明天的機遇,才有可能創造出成果實現領先。

機遇并不罕見,但能抓住機遇的人卻不多見。關鍵在哪裡?在于企業家精神的稀缺性,機遇與企業家精神是另一個對子。抓住機遇需要企業家精神,把自己默認成打工者的人是很難抓住機遇的。所謂企業家精神并非是去當形式上的老闆。德魯克先生指出,今天合格的知識工作者都應當将自己視為企業家,都應當始終以外部機遇為導向,磨煉自己的優勢能力,将外部機遇轉化為系統性的領先。這意思是說,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方法論、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工程化的技能。

總結起來,努力跟機遇既非是一組互斥的對錯題,也不存在孰優孰劣的關系。努力是一項中性的原材料,當它投入給機遇時它形成了資本,當它沒有分配給機遇時它就變成了成本,不幸的是,由于機遇的稀疏和庸常的密集,努力通常沉沒在了低效無效的成本之中了。而機遇呢,則是成果的種子,盡管它未必能保證結出碩果,但缺少機遇的種子卻是肯定無法取得成果的。俗話說,“機遇屬于有準備的人”,這個準備不是别的,正是企業家精神。

(作者系經濟學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高利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