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的段子說,人生有許多錯覺:
這裡好像來過,門好像沒鎖,他是不是在看我,手機好像響了,今晚一定會早睡的.......
其實,錯覺就是會碎的自尊與夢,錯覺消失的時候,也是一個人變成熟的時候。
以下這三大錯覺,越早認清,對你越好。
有人說,自己小時候一直糾結的一件事,是長大之後讀清華還是北大。
他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很久,直到上高中的時候,才知道想了那麼久,都是想多了......
很多人都是這樣過來的,都幻想過這種懵懂的選擇和可愛的糾結,
年紀大了才發現,每天醒來,滿眼現實。
慢慢發覺,原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原來即使當一個普通人,也得拼盡全力,才扛得住。
史鐵生為了寫《病隙碎筆》這本書,花了四年。
這四年裡,他一周做三次透析,每次四個半小時,全身的血要被過濾十幾遍,脫去三公斤水。
而他依然能利用每兩次透析間的空隙,寫兩到三個小時。
成熟,就是面對生活的苦難時,比起慌亂多了一些堅定,不再掙紮自傷,而是選擇和解。
羅曼羅蘭說: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
即使不得不被迫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也依舊面對真相,緊握夢想,勇敢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義。因為我們的本質,都是自己的英雄。
李叔同說:
“世界是個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很多人把這句話奉為人生信條,但是放到感情裡,卻不一定适用。
因為感情世界的邏輯,就是沒有邏輯可循,喜歡如果能說出個原因來,就不是真正的喜歡了。
在感情裡,我們都很擅長安慰自己,
必有回響其實不一定是希望,也可能是對絕望的慰藉。
是明知無望,卻還要執着的念念不忘。
是明知無聲,卻還逼自己相信必有回響。
徐志摩說:
“我們離回憶太近,離自由太遠。有時候念念不忘,隻是愛上回憶。一次猶豫,一次背叛,一次意外,足以讓它枯萎。掙脫一切,煙消雲散。”
愛情,從來都沒有比天長長,也沒有比地久久。
若是兩個人的故事,即便相隔天涯海角,也總有回響;
若成了你一個人的事,就算近在咫尺,也不會有任何回應。
不是每件事情都有一個差強人意的結局,更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叫人稱心如意。
沒用的東西,别買;不愛你的人,别依賴。
有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
假如父母再活40年,假如自己平均每年回家兩次,每次五天,計算得出
10天*40年=400天=13個月零10天,這些就是你整整40年間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日子。
這道題曾戳中了不少人的淚點,因為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
小時候,你在鬧他們在笑。長大後,你在忙碌他們在等待。
我們總想着等自己事業有成之後,再好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可事業有成是偶然,父母一天天老去卻是必然。
世間的期待有一萬種,最好的那種叫明日可期;
人生的謊言也有一萬種,最大的那種叫來日方長。
佛經上說:“人命無常,過于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
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
今年的春節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悄然走過,
很多家庭在一夜之間頃刻瓦解,很多企業多年的積攢刹那間付之東流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張嘉佳說:
“如今最好,别說來日方長。”
現在的每一天,都是餘生最美好的一天。
願我們早日認清人生,既能清醒克制,亦能天真浪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