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變傳統語文教學中很多的“不可能”為“可能”,它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我們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内容,使課堂教學走向最優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變傳統語文教學中很多的“不可能”為“可能”,它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我們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内容,使課堂教學走向最優化。
一、讓充分生動成為可能——解決學生參與不足問題
傳統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通過一支粉筆一張嘴,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解決課堂問題的活動很少,這就使我們的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主體性不能體現,課堂自然缺乏一種生機和活力。要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變“老師教,學生學”為“重學生,重學情,尊重學生的個性解讀,發揮教師的引導、點撥、調整作用”。在互聯網 的大背景下,無處不在的信息化技術和資源,發揮人機互動的作用,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自我定位,讓我們從主宰者成為了學生自我探索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讓“生融”成為可能。
如在學習《我為你驕傲時》第二課時,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學習課文領會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文本,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默讀課文一至五自然段,劃出描寫心情的詞句。”在巡視的過程中,我就發現很多孩子們不能找全詞語,于是我找到一兩個學生在電子白闆中進行闆畫,其他學生不斷提出修改建議,在教師的引導、質疑、反問中,“很開心→害怕、擔心→很不自在→一陣輕松”,當這些詞語被着重圈畫出來的時候,其實誠實、知錯的小男孩形象孩子已有感悟。為了讓學生體會犯錯孩子的心理,我創設情境,讓學生角色轉換,請一兩個學生上來,通過播放玻璃破碎的聲音,讓學生體會男孩的害怕與恐慌的心理,體會小男孩承認錯誤的勇氣,為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品質埋下伏筆。電子白闆的使用,讓我退居二線,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角,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二、讓課堂豐盈成為可能——解決内容形式單一問題
上語文課,我經常感歎:我能給孩子的東西太少!我無法帶孩子去聆聽鳥叫蟲鳴,我無法帶孩子去欣賞無邊盛景,我無法帶孩子走進文本,達到共鳴……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豐盈了我們的語文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他們的情感得以豐富,他們的語感得以訓練,他們想象力得以發展。
如在教學《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時,我先通過讓學生欣賞西雅圖美麗的風光,自然導入——是的,這是100多年前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100多年前美國印第安酋長西雅圖曾經在這片土地上說過這樣一句話。繼而指導學生朗讀課題,啟發學生質疑。教師趁機通過資料補白,讓學生默讀資料,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走進了西雅圖,也更能夠明白西雅圖人們為什麼會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深深眷戀,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自然也會入情入境。
在教學《“紅領巾”真好》時,我先通過Flash動畫描繪出一個非常美麗的畫面:清晨,陽光穿過郁郁蔥蔥的大樹,灑向青草、綠葉,快樂的小鳥在枝頭歡唱,他們都在唱些什麼呢?這樣的教學,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體會到小鳥的快樂活躍。朗讀是語文課堂的“重頭戲”,但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孩子們很難讀得入情入境,此時,我便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走近枝頭,走近小鳥,在圖文并茂的範讀中給學生以示範和指導。對于動物,學生與生俱來有一種親和力,這樣便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愛上了課文,愛上了朗讀。
三、讓學以緻用成為可能——解決語言文字運用問題
《語文課程标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如何突出“語用”功能,學以緻用呢?這也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就可以讓我們在語文課堂中聽說讀寫的專項訓練成為可能,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内化,讓學生大膽去說,去交流。
在教學《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時,整篇課文我圍繞“真棒”讓學生去圈圈畫畫、讀讀說說後,學生已體會到救援隊員不怕困難、高度負責的精神,為了讓學生更多地理解到這種人道主義救助,我在結尾做了這樣一個設計,讓學生在觀看一個視頻後讓進行寫話練習:以課題為開頭,寫一寫你想說的話。很多學生在寫話中運用到了闆書上的關鍵詞,圍繞中心進行有序地表達,實現了文本的有效遷移,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産生了強烈的影響,它像一支神筆,把教育的諸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解決了教學中的諸多問題,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讓我們老師和學生,盡情享受着優質教育資源,欣賞着享受着教育的無邊盛景,感受着信息技術下的教育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