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向佛的人,在成佛的路上也是坎坷不斷。有位名叫仁義的師太,修行路上遇到過家人的牽絆,遇到過宗教大環境的疲軟,但仁義師太一直相信成佛路上雖“長風破浪會有時”,但終有“直挂雲帆濟滄海”的一天。
一路行善積德的仁義師太,在曆經了風霜雪雨的洗禮後,終于修身正果,圓寂後成為了肉身菩薩,原本身上的女人特征也消失了。仁義師太是如何修成得道高僧的呢?
仁義師太,在沒出家前,俗名叫姜素敏。1911年,姜素敏出身在吉林通化市的一個富貴家庭。生在豪門的姜素敏,從小就受到了封建思想的迫害,不得不纏着三寸金蓮。但姜素敏很有人生追求,她并沒有貪圖享樂,自幼就對佛教有親近感和求知欲。
每次放學回家的路上,姜素敏都要特意繞路去附近的寺廟聽師傅講經。久而久之,姜素敏對佛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姜素敏笃信佛法,堅持誦經禮佛。平日看到生活貧困的人,姜素敏會想盡辦法救濟他們。
15歲的時候,姜素敏還曾想遁入空門,出家為尼,這樣她就能了斷與塵世間的一切。但在父母的強烈反對、阻撓下,姜素敏隻能放棄了。
仁義師太徒弟思尚師傅,身旁是圓寂後的坐缸
17歲的時候,姜素敏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得以接觸中醫針灸。天資聰慧的姜素敏能很快熟悉了人體的穴位和針灸手法。
姜素敏長到19歲的時候,在父母的安排下,被迫嫁人了。姜素敏婚後一身道服打扮,堅持不生兒育女。姜素敏的丈夫和姜素敏的夫妻緣分也并不長,兩人才結婚10年,丈夫就因病離姜素敏而去了。
這次人生變故,讓姜素敏徹底沒了人生的束縛,也讓她對人間世俗沒了留戀。姜素敏來到了山西五台山,誠心歸入顯通寺門下,落發出家。
從此以後,姜素敏有了正式的法号,叫仁義。仁義在顯通寺内潛心研習佛法、念經、參禅打坐。出家後的兩年,戰火不斷,五台山也不是清淨之地了,仁義就乘此機會,考入了沈陽中醫學院學習中醫學。
1950年,正當朝鮮戰争爆發之際,仁義覺得自己的佛學、醫學能夠在戰場上有所用處,就毅然報名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跟着軍隊打仗的過程中,仁義一點都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危,一心想利用自己所學的醫術,救治病人。仁義親自跑到了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搶救醫治了很多傷殘軍人。
仁義師太的金身
1953年,戰争結束後,仁義回到了中國,被派到了遼甯省沈陽202軍醫院工作。由于工作表現突出,1954年,仁義又去了沈陽大南關聯營中醫院針灸科工作。1976年,仁義回到了遼甯通化,自己開起了診所,為人看病。一般病人,仁義隻收藥費,碰到家境困難的病人,仁義免費為他們治療。
在這期間,仁義心愛的佛法被世人誤解為封建迷信,她也被牽涉其中。面對别人的非議,仁義堅守初心,如往常一樣給人看病。
宗教政策完善後,仁義可以重新正大光明地拿起佛經了。1983年,仁義來到了九華山,被九華山的清淨、聖潔的氛圍所吸引,決定終身與青燈古佛相伴。之後,仁義在甘露寺、菩提閣等寺廟修行過。
最後仁義拿出了自己所有的财産,修建通慧禅林。在修建通慧禅的過程中,仁義一邊巡視着重建工程,一邊還不忘為病人看病紮針。
完成通慧禅林的重修工作後,仁義已經步入老年,但向善之心一直指引她繼續弘揚佛法。仁義先後去了邯鄲、石家莊等地。一路上,仁義看見破敗不堪的寺廟,就出資幫助修複。一路上,仁義看見被病痛折磨的衆生,就行醫救人。一路上,仁義都在行善結緣,被人尊稱為仁義法師。
仁義法師年輕時
修成正果84歲的仁義法師,由于年事已高,體力不支,于是回到了九華山通慧禅林。她的弟子思尚法師看到仁義法師身體狀況欠佳,很是着急,要為她聯系醫院看病。仁義法師毅然拒絕了。
在通往極樂世界之前,仁義法師告訴弟子思尚法師,待她百年後,不要焚燒她,也不要土埋她。她得到了佛祖的指示,已經修成了菩薩果位,彌勒佛封她為“悅殊”菩薩。在交代完這些事情後,仁義法師開始不進食任何食物了,但繼續堅持禮佛打坐。7天後,仁義法師圓寂了。仁義法師享年85歲。
她的弟子思尚法師遵循仁義法師生前的囑托,按照佛教禮儀,将她以坐缸的方式,存放了三年。
三年之後,思尚法師打開了坐缸。神奇地發現,仁義師太仍然保持着原本的端坐姿态,隻是手指呈現出了撚針的樣子。世人猜測,這是仁義法師生前為人行醫救病時養成的一種習慣手勢。
三年來,仁義法師的頭發和指甲都在正常生長,頭發還長出一寸多長,牙齒居然保持完好,皮膚毛孔也清晰可見,狀态也十分好,摸上去還有彈性。
更令人驚奇的是,仁義師太身上的女性特征都已經消失了,女性特有的乳房消失了,胸部變得平坦了,下身也長合起來,看不出痕迹了。仁義師太已然成了一尊肉身菩薩。弟子們都感到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師傅終于如願修成正果了。
後來,仁義法師的事迹被廣為流傳,還有人為她塑了金身。如今仁義法師依舊被奉在九華山通慧禅林内。九華山内供奉了8尊菩薩,仁義師太就是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肉身菩薩。仁義法師雖然不在了,但每年都會吸引許多虔誠的信徒前來祭拜。
仁義師太是一位對抗舊社會,而走出來的女性。她一生積德行善,行醫救人。她是一朵開在人間的铿锵玫瑰,在戰場上有大無畏的精神,在和平時代有行善為樂的精神。仁義師太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成佛夢想,用行動踐行了對佛教的信仰,她為着理想很執着。
現代人追求佛系以用來為自己減壓,殊不知原來成佛路上一樣需要堅守。骨子裡佛系的人,是完不成人生目标的。不忘初心、追逐夢想、努力奮鬥的人,才能尋到人生終極,到達人生巅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