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隔壁有個孩子,和兒子差不多大,倆孩子經常在一起玩,我有時也會帶着孩子去他家作客。每次去他們家都會發現他家非常安靜,奶奶在安靜做飯和打掃衛生,媽媽在安靜玩手機,隻有倆兒子會制造動靜出來,爸爸有時回來了也是拿着手機看。
鄰居家孩子很聰明,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那裡玩東西,而且可以玩很久,相比而言,我兒子就不太坐得住,而且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這,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那,總是叨叨個不停。鄰居家媽媽說,她希望他家孩子也可以多說話,但孩子總這麼安靜,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導緻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缺乏環境的刺激
如果一個家庭,所有成員都不愛說話,大家都喜歡各忙各的的,那麼孩子就會缺乏一個鍛煉說話的環境。在家裡沒有人和他說話,他說話也得不到反饋,自然孩子的語言能力會受到壓制,進而導緻他不愛說話。
2.曾因說話受到父母過于嚴厲的批評
孩子由于認知能力缺乏,總有做錯事、說錯話的時候,比如我兒子有時也會說“把奶奶扔坑裡去”“媽媽太胖了”“我不要我不要”,這時如果父母太過強勢,對孩子進行嚴厲批評,他就會對說話産生抵觸心理。而事實上,在父母進行嚴厲批評的時候孩子并不清楚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有時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說了什麼。一旦父母反應過激,就會讓孩子産生恐懼,不清楚下一句又會受到怎樣的批評。
3.天生的生理因素
有的孩子由于一些生理原因,的确就說話晚,語言發育能力較同齡人差一些,比如舌頭特别寬、短,腭部、牙齒或嘴唇畸形,這時父母可留心觀察,也可到醫院讓醫生來鑒别一下。不過在孩子幼小階段,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确是很正常的,父母不必太放心上。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的。有的孩子天生就内向,喜歡一個人坐着,不喜歡表達,而有的孩子本來很喜歡說話,卻有一天突然不愛說了。比如他曾因說話遭受過别人的嘲笑,這時他就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父母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做出相應調整。
5.安全感的缺失
孩子不愛說話,也有時候是因為安全感不足,他不确定自己說出的話有沒有人聽,有沒有人理解,是否别人會喜歡。這種安全感的缺失,也會導緻孩子想要規避說話帶來的風險,比如家人的抵觸、朋友的嘲笑,從而選擇沉默。
既然我們清楚了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父母該怎麼引導孩子多說話呢?
1.父母多陪孩子說話,形成好的溝通環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愛說話,父母首先應作出表率。對于家庭環境過于安靜導緻的孩子不愛說話,父母應放下手中的手機,多陪孩子說說話,多陪孩子做遊戲,鼓勵孩子和自己交流。想要培養孩子多說話是要靠長期努力的,家庭成員應多讨論、多關心,一起多做遊戲,讓孩子感受到溝通的樂趣,并參與其中。
2.鼓勵孩子多說話,及時說錯也沒關系
有些孩子因為說錯話而受過責備或嘲笑,此時父母應先放低姿态,告訴他以後說錯話也沒關系,并多帶着孩子出去,慢慢引導孩子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
可先從簡單的問好說起,逢人要喊“阿姨好”“奶奶好”,如果孩子不願意或者說錯了,媽媽可以說“寶寶沒關系的,這次說不好,我們下次就說好了是不是?”“寶貝,你是不是和阿姨不熟啊?沒關系,等我們熟了再叫好嗎?”先把孩子的心理包袱卸下來,然後再引導孩子多說話,孩子說的好要及時誇,說的不好要及時鼓勵。
3.鍛煉生理機能,一起看書和視頻來學習說話
當孩子因為一些自身因素而不願意說話,說不清楚時,父母應學習正确的教育方法,如父母首先應學習正确的發音,然後重複教給孩子。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和視頻,現在的繪本内容都非常有針對性,比如針對幼兒會從“你好”“早安”“晚安”等這些日常基本用語學起,孩子學的話難度并不大。另外家長也可以學一些鍛煉孩子臉部肌肉的運動,比如吹笛子、做鬼臉、吐舌頭、模仿各種動物和車的聲音,逐漸鍛煉孩子嘴唇和舌頭的靈活度。
總之,鍛煉孩子說話是一個長期、需要父母持之以恒付出耐心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不可勉強,二不可着急,三不可斥責,要用積極的行動、滿滿的愛心帶着一起學說話。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幹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最好的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