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考文言文實虛詞整理

中考文言文實虛詞整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21:02:49

中考文言文實虛詞整理(中考必備文言文虛詞)1

一、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一——”的用法

1、用、拿、把。

①以刀劈狼首。(《狼》)

②因以為号。(《五柳先生》)

③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④将以攻宋 (《公輸》)

⑤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隆中對》)

⑥今誠以吾衆詐自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按照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憑、憑借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而安陵君以五十裡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4、因為、由于

①扶蘇以數谏故。(《陳涉世家》)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師表》)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嶽陽樓記》)

5、表目的,一般譯為、用來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嶽陽樓記》)

②百姓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 (《隆中對》)

③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魚我所欲》)

④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6、表結果,一般譯為“以緻”

①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師表》)

②以傷先帝之明 (《出師表》)

7、連詞相當于

①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隆中對》)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隆中對》)

③俯身傾耳以請(《送東陽馬生序》)

④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8、可以和“為”連用,一般譯為“認為”。

①吳廣以為然(《陳涉世家》)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公輸》)

③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三峽》)

9、通假字:固以怪之矣

二、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于”的用法:

“于”在文言文中多做介詞使用。

1.表處所,可譯為“在”“從”“到”等。

①舜發于畎畝之中

②今有人于此

③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公輸》)

④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刿論戰》)

2.表對象,可譯為“對”“向”“給”等。

①胡不見我于王(《公輸》)

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③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3.表時間,可譯為“在”

①受任于敗軍之際(《出師表》)

4.表被動,可譯為“被”

①受制于人

5.表比較,可譯為“比”

①所欲有甚于生(《魚我所欲》)

②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

③自比于管仲、樂毅

④賢于材人遠矣

6.表原因,可譯為“由于”

①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三、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之”的用法

1.代詞,可代人、代事、代物;譯為他們

①肉食者謀之(《曹刿論戰》)②委而去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時人莫之許也 (《隆中對》)

2.指示代詞,譯為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桃花源記》)

②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公輸》)

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結構助詞,譯為

①操蛇之神聞之(《愚公移山》)

②舜發于畎畝之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③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 (《公輸》)

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嶽陽樓記》)

4.助詞,放在主謂之間,不譯。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矣。 (《公輸》)

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④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助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定語後置的标志,不譯。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

①馬之千裡者 (《馬說》)

②何陋之有? (《陋室銘》)

③何罪之有? (《公輸》)

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嶽陽樓記》)

6.湊音節,不譯。

①久之,目似瞑。(《狼》)

②鳴之而不能通意(《馬說》)

③怅恨久之(《陳涉世家》)

④公将鼓之(《曹刿論戰》)

7、動詞,譯為

①辍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②黃鶴樓送孟浩然之

③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四、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則”的用法

“則”在文言文中常做連詞使用。

1. 表示承接關系。譯為“于是””就””便”“那麼”等.

①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魚我所欲》)

②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出師表》)

③不效則治臣之罪(《出師表》)

④然則北通巫峽(《嶽陽樓記》)

2.表示條件、假設關系。譯為“假使”“如果”。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萬鐘則不辯禮儀而受之(《魚我所欲也》)

3.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确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

五、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一——“而”的用法

“而”在文言裡多用做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⒈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如:

①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滿井遊記》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③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④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⒉表示承接關系。不譯。如:

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醉翁亭記》

②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

③舍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⒊表示修飾關系,不譯。如:

①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

⒋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卻、可是、但是、然而”等。如: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智子疑鄰》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③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魚我所欲也》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愛蓮說》)

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如:

①飲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另外,“而”與其他詞組成複音虛詞。常見的有“而已”和“已而”。

【已而】一般放在句首,表示時間副詞,相當于“後來”“不久”的意思。如:

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②如是而已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兒醒,大啼。(《口技》)

②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山市》)

【而後】才,方才。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六、常用虛詞用法歸納——”的用法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⒈ “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如:

①其子曰:“不築,必将有盜。”(其:他的。《智子疑鄰》)

① 恐前後受其敵。(其:它們的。蒲松齡《狼》)

② 其夫呓語。(其:她的。《口技》)

③ 門人弟子填其室。(其:他的。宋廉《送東陽馬生序》)

⒉ “他”、“她”、“它”、“他們”。

例:①且欲與常馬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它)

②公問其故。(其:他)

③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其:他們)

⒊ “我(自己)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例:

①并自為其名。(《傷仲永》)

②舍其文軒。(《公輸》)

③蹲其身(《童趣》)

⒋"那""那個""那些""那裡";有時表示近指,相當于“這”“這個”“這些”。

①其人視端容寂。(《核舟記》)

②人皆賀之,其父曰。(《塞翁失馬》)

③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其:這種)

(二)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還是”。

寡人欲以五百裡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要)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例: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其:恐怕《嶽陽樓記》)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麼” 。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三)用作連詞。

1.相當于“是……還是……” 。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相當于“如果”。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

(四)助詞,用在“若是”、“若此”、“如是”、“如彼”等詞組後,用法同“之”,相當于“的”、“地”。

①如此其賢也。(《傷仲永》)

七、常用虛詞用法歸納之三——”的用法

(一)動詞。

1.有“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①因以為号焉。(《五柳先生傳》)

②子墨子解帶城。(《公輸》

2.以為,認為。

①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判斷詞,是。

①項燕楚将。。(《陳涉世家》)

②此何若人?(《公輸》)

(二)介詞。

1.表被動,譯為“被”。

①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童趣》)

②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介紹原因或目的。為了,因為。

①為之怡然稱快(《童趣》)

②鄉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

③今為宮室之美為之。3.介紹涉及的對象。給,替

①公輸般我造雲梯之械。(《公輸》)

4.對,向。

①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5.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可譯為"當""等到"等。

①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八、常用虛詞用法歸納—— “乎”的用法

1、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①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然,胡不己乎?

③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① 孰為汝多知乎!

②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③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

3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于“地”。

例: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遊刃必有餘地矣。

4表示測度語氣,相當于“吧”。

例:日食飲得無衰乎?

5介詞,同“于”。例:

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② ② 頹然乎其間者。

6表示感歎語氣,相當于“啊”、“呀”。

嗟乎!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

7表示商量語氣,相當于“嗎”,“吧”。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頓語氣。

例: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愛蓮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