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14:09:36

2021年台風“煙花”過境期間意外地火了一個話題,很多媒體以上海中心大廈在台風中擺動超過1米4為标題,發布了多篇報道,引發了諸多讨論,相比之下台風“煙花”登陸時才13級,而這次“梅花”卻是以15級強台風登陸,上海中心大廈會安然無恙嗎?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

兩小時内梅花從14級增強到15級!台風梅花有點猛

9月14日上午,都快要登陸了的台風“梅花”還給了大家一個驚喜,從早上8點到10點,梅花的風速從42米/秒突增到了48米/秒,從14級升級到了15級,這将給登陸地帶來更大的威脅,目前第12号強台風梅花(Muifa) 風速48米/秒,移速25公裡/小時,東經122.60°,北緯29.00°,氣壓94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力15級。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

這個風力突然增加的原因與東海洋面上水溫偏高是分不開的,溫暖洋面的水汽給梅花注入了更多的能量,不過接下來梅花已經接近陸地,它要再升級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3

今晚上登陸後不僅要注意它帶來的狂風,還有海量的雲系帶來的降水,9月12日梅花途徑日本最南端的波照間島附近海域(該島距離中心約42千米)時候的降雨量驚人:截至周一上午11點50分(9月12日)的24小時内降水量達到 358.5 毫米,是該島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4

因此絕對不要小看梅花,在登陸前的外圍雲系降水已經給浙東地區抗洪搶險造成了強大的壓力,據浙江天氣報道已經有136個鄉鎮(街道)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16個超過200毫米,最大嵊州覆卮山352毫米。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5

上虞某地的河流,是不是很可怕?

就目前台風的軌迹來看,很有可能直接穿過舟山,進入杭州灣開闊水域,在上海金山到奉賢之間再次登陸,甚至梅花中心可能穿過上海市區,而且由于經過都是島嶼加開闊水面,梅花的風速可能不會減少,這也對上海抗台造成不少壓力!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6

20時30分左右,台風“梅花”(強台風級)在浙江舟山普陀沿海登陸,成為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台風。午夜前後,“梅花”還将在浙江平湖到上海浦東一帶沿海再次登陸。它将給華東及東北地區帶來持續強風暴雨,影響至少持續兩到三天,上海将直面台風!

632米高上海中心大廈,梅花來了怎麼辦 ?

梅花穿過上海市區,上海那麼多高樓大廈都将在梅花的威力下“瑟瑟發抖”!那麼網傳的流言會成真嗎?上海中心大廈搖晃程度真的會超過1米4?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7

1米4的謠言是假的:媒體誤解了

筆者求證了下,這個1米4的謠言最早是2019年台風“利奇馬”登陸期間發生的故事,據上海中心大廈結構技術總監宋偉甯表示,經測算發現,利奇馬影響期間,被譽為上海中心大廈“定樓神器”的阻尼器單邊擺幅超過50厘米,瞬時峰值一度達70厘米,創下該大廈啟用以來的最大紀錄,而該阻尼器單邊擺幅的極限是1米。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8

各位看到了,這裡也隻有70厘米,哪來的1米4?原因是這樣的,媒體認為單邊擺動幅度為70,那麼按“雙邊”擺動計算幅度不就是140厘米麼?那就是妥妥的1米4,所以這個利奇馬台風期間上海中心大廈擺動1米4的說法就這麼來了。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9

其實這完全是個誤解,因為上海中心大廈的“定樓神器”并不是一個單擺,不存在所謂的行程對稱的情況,它的阻尼器最大補償行程極限就是1米,沒有雙邊會變成2米的說法。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0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阻尼器的擺動幅度并非是大樓的擺動幅度,如果大樓擺動70厘米,然後用阻尼器擺動70厘米來補償,那麼這個阻尼器的作用就沒有了,阻尼器的作用是在大樓晃動時補償,它的擺動幅度要遠比大樓的擺動幅度高,從理論上來看,阻尼器工作的效果,基本上可以讓大樓頂部的人員感覺不到大樓的橫向加速度。

“定樓神器”的原理是什麼?

首先必須理解下鋼筋水泥結構的大樓并不是一個剛體,它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而晃動,比如地震,或者大風的影響,并且随着建築物的增高,這個影響還會被放大,比如2018年9月“山竹”台風期間,深圳和香港多處大樓發生了搖晃,其中最有名的無疑就是下面那個視頻: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1

這是香港将軍澳海邊的日出康城小區樓房被吹得晃來晃去的視頻,樓上的住戶估計吓得心髒病都要犯了,但大家要了解一下的是日出康城的層高僅有50層,按3米層高算也就150~160米左右,晃動都能達到如此強度,要是像632米高上海中心大廈豈不是要扭秧歌了?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2

香港日出康城

“定樓神器”就是來阻止這個晃動産生的,它的原理說起來其實還真不難理解,就像下圖這種模式,在一個模型建築的的頂部放置一個重物就能大幅減輕晃動幅度并且很快停止: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3

一個自由滑動的配重的慣性即可大幅度降低晃動幅度以及晃動時間,因此有部分早期的高樓會在頂層或者頂層附近設置一個大型遊泳池,用水的晃動來代替重物,其實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确實可以起到抗風抗震的作用。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4

但很明顯,用這種方式在應對超高層建築時效果并不佳,或者無法達到最佳的效費比,因此一種叫做阻尼器的主動抗震技術就出現了,它的作用是在晃動的方向上阻尼以抵消建築物的晃動,比如台北101大樓就用一個660噸重的機械結構阻尼器。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5

上海中心大廈的阻尼器被安置在125~126層、重達1000噸的主動阻尼裝置,與機械阻尼不一樣,這裡安裝的是上海材料所自主研發,填補了世界空白的電磁原理阻尼器,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6

阻尼器都是什麼原理?

阻尼器減少振動和晃動我們都了解過了,但是怎麼讓阻尼器運動來抵消建築物晃動呢?其實阻尼器種類還挺多的,比如油壓阻尼、黏滞阻尼、電渦流阻尼等等,台北101大廈的就是油壓阻尼器,結構如下圖: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7

油壓阻尼

當大樓出現晃動時由于這個680噸重的質量塊在空間中保持“靜止不動”,當大樓搖晃就會有液壓的方式對大樓的晃動産生阻尼,讓這個運動快速消失,達到迅速減低甚至讓搖晃消失。而上海中心大廈的則是電渦流阻尼,其原理大緻如下圖: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8

這個原理更簡單,導體在恒定磁場中運動時會産生渦電流,這個渦電流在導體内部短路消耗會發熱,此時是機械能在做功,但這個渦電流同樣會阻止導體在磁場中運動,這就是電磁阻尼的原理,隻是在這個應用中運動的是磁鐵而已,但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19

當然原理理解起來不難,就像電磁炮一樣,就是軌道炮或者線圈炮,實驗室裡做個玩具都沒問題,不過隻能用來理解原理,完全沒有實用價值,所以無論是機械阻尼還是電磁阻尼,其門檻都是相當高的。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0

不過也不用慌,利奇馬登陸時風速在52米/秒左右,遠高于梅花的48米/秒,不過各位要注意的是利奇馬在溫嶺登陸,穿過大半個浙江後從太湖附近經過,而此次梅花登陸的則是舟山,由于舟山群島山地不多,地面作用比較微弱,而且不久後就将穿過杭州灣在金山到金山到奉賢之間再次登陸,因此考驗上海中心大廈電磁阻尼效果的時候到了。

大樓的防震抗風的其他方式

這種液壓或者電磁阻尼都是超高層建築的專用設備,一般的大樓不是成本太高用不起就是沒必要,但抗震和抗風作用仍然是需要的,因此就會有多種低成本的方式來應對這種晃動: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1

首先就是大樓樁基穩定,比如打得夠深,直達基岩這種樁基就是穩固的,這是抗震的基礎,所以樁基必須牢靠,然後就是建築抗震設計,接下來就是各個減震抗風的各項技術大顯神通了。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2

比如采用隔振措施,樁基與建築物的結合部位使用免震(隔震)設備,一般是建築的結構柱底部裝設鉛心橡膠墊,在地表和建築本體結構間發揮緩沖作用,将地震波的力量轉移至可移動的隔震墊,這種裝備可以将大部分地震的振動“隔絕”,據說效果可達60%以上。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3

另一種是梁柱之間的結構阻尼,建築物高了在風壓或者地震作用下振動和一定會産生,那麼提前預留好晃動的餘地并且使用阻尼将這些晃動消解掉,這就将振動或者晃動消弭于無形。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4

這種結構有有制震壁、阻尼器等形式,制震壁(或稱為黏彈式制震壁/阻尼器)是在建築的上下梁柱之間裝設鋼闆,鋼闆中間含有橡膠或其他化學聚合性黏彈材,能吸收地震部分能量,進而降低搖晃的程度。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5

另一種則是油壓型阻尼器,在梁柱之間裝設阻尼器,當油壓缸中的液體因速度而流動時,會産生壓縮效能,以抵抗力來抑制搖晃時的作用力。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6

除了這些裝置以外,其他還有大樓外形修形,這是将周圍的環境與大樓模型放進風洞中吹一吹,看看那種結構最适合多個風速下的實際環境,選擇一個既能展現建築物優美外觀,又能在風洞中取得最好成績的妥協方案。

上海中心大廈防台風(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27

現代建築的設計不再是畫闆鉛筆,而是一系列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