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時明月這部動漫中,張良是儒家出身,在小聖賢莊教習,與儒家大佬荀子同門不同輩。但根據曆史記載來看,張良應該是出自道家,而非儒家。
秦時明月中的張良
我們可能都聽過張良的這一典故,叫做張良受書。事情發生在張良行刺秦始皇失敗後,當時的張良因為行刺秦始皇的事情而聲名大噪,但也同時埋下了禍根,不得不隐姓埋名。但對于有本事的人來說,找到他并不是什麼難事。有一個老人就得知了他的消息,特地在橋上等他。
見張良過來了,故意把腳上的靴子踢到橋下,并十分無禮地讓張良去撿。此時的張良是驕傲的,不僅僅是因為剛剛做下了大事,還因為他祖上曾經是韓國的相國。但也是因為有着良好的家世,讓他不得不隐忍下來,違心地彎下腰去撿老人的靴子,并且手把手地把靴子給老人穿上。
這是老人對張良的第一個考驗,張良過關了。在離去時,老人讓張良五天後再來這裡一趟,他要把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張良一頭霧水,但想想,來反正現在自己沒事幹,五天後來這裡看看也不錯。這時候,他覺得老人應該有些不凡之處,但沒放在心上。
五天後,張良來到下邳橋,可老人比張良早到一步。他道:“你這個年輕人比我還晚到,不是懶散,就是态度不行。五天後再來吧。”
第二次,張良比上次更早到了,但老人卻比張良更早。于是,老人再次定下五天之約。第三次,張良幹脆半夜就在下邳橋等着。這次老人滿意了,于是留下了一卷書籍飄然而去。這則典故後來被改編為動畫片為橋下拾履。
張良畫像
張良的兵法謀略就是通過這次奇遇所得的這卷書學來的,也就是說,這卷書造就了漢初三傑中的謀聖——張良。
為什麼要說這樣的故事呢?其實這則故事就透露出了張良的師承。讓張良撿靴子的老人名叫黃石公,是戰國末期道家一脈“黃老之學”的傳承者。張良所學的大部分都是從黃石公處得來,因此,他可以說是道家一脈的人。
那有人說了,張良在遇到黃石公之前所學的說不定就是儒家。但這可能性不大,前文說了,張良原先是戰國時期韓國人,祖父與父親貴為韓國國相。而韓國早期能夠跟上其餘六國的發展步伐是因為法家的申不害變法,後來又出現一個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所以,張良早期受法家思想的影響可比儒家來得深。
劉邦和張良
但得到了黃石公的傳承之後,張良所學的就是道家的學問了。所以,後來我們可以看到,張良在西漢建立後就隐退了回去,其實就是因為道家的處世哲學——以退為進,以柔克剛,方能長久。
因此,無論是從張良的出生,師承,還是處世哲學,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儒家的影子。早期受法家影響較深,但還沒根深蒂固,到後面有了黃石公的傳承,道家完整的資料擺在了張良面前,通過研習,張良成為了地地道道的道家傳承者。後來道教的創立者張道陵就是張良的第十世孫,可見張良把道家的“黃老之學”世世代代地傳承了下去。
就這樣,還有誰認為張良是儒家的人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