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看看人家。很多父母喜歡用别人家的孩子來“激勵”自家孩子,期待孩子能“見賢思齊”。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前提,即激發孩子的上進心,而不是羞恥心。“你看看人家”,這句話隐含的意思是:孩子,你不如别人。這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挫敗感,如果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這麼說,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就是不夠好。
二、我早就說了吧。“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你不聽,現在知道了後悔了吧。”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會忍不住說這句話。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客觀地把事情複盤,總結經驗,孩子可能會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意見。但如果父母用這樣的話試圖讓孩子反思,隻能激起孩子的羞愧感。
三、我還不是為了你好。“我管你,是為了你好,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才懶得管。”真正為孩子好的父母,是很少把“為你好”挂在口頭上的。“為你好!”這會讓孩子有無形的親情壓力。
四、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還能幹點啥?這句話全面否定了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讓孩子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如果希望孩子變得一無是處,父母不妨多和孩子說這句話,因為孩子會慢慢認同你說的,他就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人。
五、你愛怎樣怎樣,我不管了。這句話充滿着冷暴力。它包含的潛台詞是: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切斷和你的連接。我不要你了,你好自為之,自生自滅。孩子天生依戀父母,最恐懼的事就是被父母抛棄。所以,這句話看似退讓,實則脅迫,并釋放出一種冷漠——我愛你,是有條件的,如果你沒有滿足我的條件,我就不愛你了。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情緒上來時,難免口不擇言。不過,當我們意識到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就要管住自己的嘴。雖然管住嘴真的不容易,但值得。父母多多練習,親子溝通就不成問題,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和諧。
注:此文為原創,轉載請備注來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