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博上刷到一位女網友的慨歎。
她發現在大多數的婚姻中,總是女人給男人立規矩,要男人遵守這個,保證那個……
在女人看來,這是她愛的全部表現,而在男人眼裡,這是赤裸裸的約束。
所謂的“愛的全部表現”,其實類似巧立名目。
我舉個例子,在紀錄片《是這樣的,法官》裡,有位出軌成瘾的丈夫,妻子提出的訴訟申請裡有兩個點很意思。
第一點她說,由于雙方婚前缺乏了解,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第二點她又說,由于被告多次出軌、賭博等行為,導緻兩人感情破裂。
在原告妻子的陳述裡,她本執意離婚,但面對丈夫的哭訴哀求,總會心軟選擇原諒,但過段時間就會發現丈夫出軌的證據。
通過被告的陳述,可以發現女方脾氣不好,在家中頤指氣使,對丈夫動辄打罵。
男方強調自己脾氣好,在家中打不還口、罵不還手,家務都是自己主動做。
仔細分析會發現,這段婚姻本質上就很可悲,更像是交易,兩個人都在平衡利弊,并不存在愛意的流動。
男方認為女方脾氣有缺陷,隻願意提供情緒價值,外遇是在慰勞自己内心的不平衡。
女方認為兩個人并沒有感情,所以男方必須唯命是從,她才願意繼續這段婚姻。
永遠不要低估人性對沒有愛的婚姻的容忍度。
如果想要從合作的角度維系一份穩定的婚姻,有效地立規矩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少有人走的路》裡曾提到過這樣一種觀點:
愛的最大風險之一,是發生沖突時的指責和假謙虛,即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去指責所愛的人。
像上述事例中沒有愛卻頻頻借用愛的名義、通過打罵來威脅對方改變的立規矩的方法,就很是踩雷。
立規矩不是發洩情緒,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說服的藝術。
真正有愛的高情商女人,懂得在關系中時常秉持非黑即白的對錯觀,扯着傲慢的面目與伴侶吵架,是種很傷害感情的行為。
所以她們不會輕易或者随意地指責伴侶,而是願意跟對方在溝通磨合後确立比較協同的邊界,也就是彼此的規矩。
01
關系初期就應該立規矩對女生來說,在關系初期立規矩,是快速确認雙方價值觀等各方面匹配度的好方法。
前提是要搞清楚立規矩的目的,是為了磨合習慣、建立邊界、以及互相尊重。
比如梁朝偉和劉嘉玲,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結合之後,最終被人豔羨稱為天作之合,這得益于兩人自始就以真性情相處。
在親密關系的磨合過程中,雙方更是體貼尊重彼此的界限。
綜藝裡,主持人對劉嘉玲說:“我覺得你付出好多。”
劉嘉玲完全沒有遲疑:“他也付出很多,他忍受了我很多,我也忍受他很多。”
“忍受”就是在面對對方的界限時,“愛”克制出的一種尊重。
想起在家裡,我爸媽經常說受不了對方,我爸怪我媽唠叨,我媽怨我爸懶散。
在現實生活中,也總聽到一些女孩子吐槽,說自己已經在用行動給男人立規矩了,可對方似乎總理解不了,就是不改變。
我們要知道,所有的下意識抵觸都是有原因的,如何有效地立規矩,首先要懂得什麼是合理的規矩。
借用劉嘉玲曾在微博上說過的那句話,“愛不是改變對方,而是在旁守候。”
規矩要明确、合理、可量化,不要太抽象。
比如“你以後一定要對我好”,那多好才叫對你好呢,要明确指出來,時間、場合、具體的行為等。
立規矩要結合對方擁有的資源和具體的能力,要立得合情合理,反饋要獎罰分明。
感情是相互的,你在觀察對方的時候,對方也在審視你。
感情也是平等的,當其中一個人選擇居高臨下的姿态時,這段感情一定會走下坡路。
正确的方法,是要用行動給男人立規矩,比如專一、尊重等底線問題,都要先展示自己對待感情認真負責的态度。
02
講規矩也要觀察時機再行動親密關系中也存在權力的博弈,高位和低位的話語權是不同的。
雖然平等的親密關系更容易和諧,但一般來說,隻有高位的人在制定規矩方面有主動權。
高位和強勢與否無關,而是和雙方對彼此的需求度有關。
如果你在低位,就不要想着立規矩了,更應該想的是,自己有沒有無形之中進入對方的規矩體系裡。
比如我閨蜜和她前任剛開始交往時,她前任就經常表明,自己平時學習很忙,不是很喜歡粘人的女孩子。
閨蜜本以為當時的對象隻是随口一說,誰知後來對方經常在她需要的時候斷聯,閨蜜有時候想生氣,就會想到對方說的話。
後來我跟閨蜜分析,她前任那種看似委婉柔和的話,其實就是建立規則的聲明。
閨蜜在戀愛中喜歡粘人,本質上接受不了一個經常斷聯的“失蹤”男友。
閨蜜選擇挑明,她需要每天都聯系,互相分享交流生活的那種聯系密度,所以接受不了對方的規則,對方也選擇了分手。
但說實話,我覺得閨蜜的前任是戀愛中典型的偷懶選手。
規則是需要兩個人磨合确立的,一方獨斷專行地訂立規則,就是居高臨下、不夠尊重的表現。
把愛說出口是一句話的事,而真實地讓另一個人感受到愛沒那麼簡單,是需要理解和付出的。
我閨蜜處理得也很好,在知道對方能給予的愛和尊重沒有達到自己的标準時 就果斷選擇離開。
我們可以很愛一個人,但要保持有随時離開的勇氣和魄力。
03
對待錯誤要有策略,有耐心除了高位和低位的說法,還有一種提規則的雷區,就是在平位的雙方中,有一個人犯了錯誤或者做事情沒有達到已經規定過的标準。
有些人面對錯誤零容忍、零耐心,拒絕接納後果,也拒絕對方的情緒。
這是一種反饋體系崩潰的表現,女生在親密關系裡有完美主義傾向,尤其容易出現這種狀态。
的确,當對方犯了錯誤,你提要求和規則的正當性就會大大提升。
此時,有人就會覺得,我心态不平衡,我就要任性胡鬧,讓對方看看他做錯事的代價。
不就是用别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情緒麼?用對方的錯誤把自己變成自己在親密關系中不喜歡的性格?
都不值當。
立規矩的人最需要的品質,就是強大的内心和穩定的情緒管理能力。
而且,立規矩更重要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
比如“南風效應”,讓行人脫掉外衣,是要順應對方的需求,而不是傲慢地立威、要求對方服從,反而會有反效果。
有時候,要小心把規則當成铠甲,用來保護自己的内心,卻生人勿近。
規矩本身,無法給人帶來安全感,規矩隻能是輔助項,在精不在多。
作者|王京 小說創作者,古典文學沉迷者。涉獵中外哲學,相信但不迷信。喜歡鑽研個體心理學,堅信個體具有主動創造性,任何事情都有三種及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