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3:10:21

在常州溧陽戴埠鎮東南部,藏着一個面積隻有8平方公裡,卻年産南天竺數億株、産量占據全國市場80%以上的牛場村。

曆經村民們數十年辛勤耕耘,幾毛一株的南天竺早已成了牛場村的“緻富樹”。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特色産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中,牛場村赫然在列,是溧陽唯一入選鄉村。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江蘇常州一株苗成就)1

家家戶戶種上“緻富樹”

畝均淨收益超萬元

眼下,正值南天竺收獲的季節,走進牛場村,田間地頭随處可見辛勤勞作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幅“春耕圖”。

日前,68歲的宗才彬埋頭在田裡除草,他以前是村幹部,退休後種了五六畝南天竺。談起南天竺,宗才彬特别自豪地說:“我們村基本家家戶戶都種南天竺,收入很可觀,鎮上的銀行都知道我們村的村民有錢。”

南天竺,又名南天竹、天燭子,在春夏季呈綠色,到了冬季呈紅色,并且有花有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觀賞性,在苗木市場十分走俏,是牛場村的特色産業。

據悉,牛場村自1995年起進行南天竺苗木繁育,直至2004年種植技術趨于成熟,從移栽改為直接用種子育苗,種植效益大幅提升,種植農戶越來越多。截至目前,該村已有500餘戶種植南天竺,占全村農戶的60%以上,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江蘇常州一株苗成就)2

種南天竺到底能産生多大效益?宗才彬和記者粗算了一筆賬:“每畝地大概能栽培8萬株南天竺,去年賣出去的價格是6毛每株,成本大約50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畝均淨收益有4萬多。”

更喜人的是,南天竺的種植成功,帶動了全村人的就業,除了種植收益,村民還可以去幫大戶務工,每天也有幾百塊收入,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讓以前出城務工的年輕人,紛紛回村打理起自家的土地。宗才彬笑着說,在牛場村,隻要肯吃苦,不愁沒錢掙。

合作社 基地 農戶

全國市場占有率達80%

“去年,我們村光南天竺這塊,就實現銷售收入超億元,平均畝收入4萬多元,戶均産值20萬元,占全村農業經濟總收入的80%左右。”牛場村黨總支書記李來西介紹,該村屬于丘陵山區,灌溉條件差,不适宜大面積種植水稻,村裡農業以南天竺為主,輔以其它花卉苗木、茶葉、水果、糧油等。

近30年的種植曆史,戴埠鎮牛場村南天竺在全省乃至全國已小有名氣。溧陽市南天竺種植專業技術協會會長楊家順告訴記者,溧陽南天竺在全國市場份額占比高達80%,穩居第一。

“做苗木的,提到南天竺,都知道溧陽,我們的南天竺除了通過夏溪、蕭山等大型花木市場賣出去,還被山東、河南、西安、雲南等地的經銷商直接預訂,實現了訂單式銷售。”楊家順說。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江蘇常州一株苗成就)3

為做大做強南天竺這一特色産業,近年來,牛場村發展合作社,成立種植基地,以“合作社 基地 農戶”的模式引導有序種植和經營,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穩産增收。

“我們隻管種,不愁賣,前些年,直接來我們村上洽談提貨的外省市客商絡繹不絕,近幾年市場比較穩定,我們主要通過村上的銷售經紀人把苗賣出去。”村民吳洪明種了4畝南天竺,他告訴記者,每年1-5月份是銷售旺季,村裡的小散戶隻需把苗賣給上門收貨的苗木經紀人,不用煩運輸、銷路問題。

村民蔣良友是牛場村最早一批種植南天竺的農戶,如今,他除了自己經營着一家園藝苗木場,還是村裡成立的南天竺花木合作社社長,為村民提供從種、管、收到售的一條龍服務。

“小散戶自己闖市場難度很大,需要大家聯合起來,這樣我們村的南天竺産業才能越做越好。”蔣良友表示,前些年,随着種植戶數的增多,競争也日趨激烈,壓級壓價、低價抛售的情況屢有發生。後來,鎮村兩級加大了對南天竺種植的組織引導,推行“合作社 基地 農戶”模式,從種植源頭到銷售終端建立緊密聯系,共同打造品牌,積極對接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不斷改良并套種果木糧

特色種植讓土地生“金”

江蘇珍稀城鎮綠化苗培育過程(江蘇常州一株苗成就)4

嘗到過特色種植甜頭的蔣良友已不滿足于現狀,他認為南天竺的畝均效益還是不夠高。“現在,南天竺的價格已經跌到幾毛錢一株,要靠跑量才能掙錢,但村裡就這點地,不夠種啊。”

幾年前,蔣良友和幾個大戶開展嘗試種植新品種——火焰南天竺。據介紹,火焰南天竺品種優、效益好,并且耐旱耐凍,但生長周期長,嫁接操作也較複雜。

“如果種成功了,我們再把這個技術推廣出去,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總要有人先行先試嘛,當初我們南天竺也是這麼試種出來的。”蔣良友介紹,村裡最初種植南天竺是從山上挖野苗試種,經過不斷改良提升,才讓成本下降,産量翻倍。

在牛場村田間地頭,記者發現,除了南天竺,地裡種植了小麥、蔬菜、瓜果等其他各類作物。

村民吳洪明正在給一畝多的小麥打藥,防治赤黴病。“我是去年9月份種的南天竺,今年1月份賣掉了,然後種上了小麥,等小麥收掉,我還能再種南天竺。”吳洪明表示,牛場村的村民特别勤勞,什麼都種。

村民夏阿姨則種上了蔬菜,莴苣、苋菜、茄子……地雖不大,種類繁多。“沒種植南天竺以前,我們村也種水稻,用的是村邊上宜興橫山水庫的水,後來水庫的水不能用于稻田灌溉了,我們隻能改種其他的,那時候窮,靠務農隻夠溫飽,現在好了,靠地能掙到錢了。”夏阿姨邊忙着手上的農活邊向記者介紹道。

内容來源 | 溧陽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 沈亞萍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