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衛健委關于春節返鄉的規定一出,辦公室的讨論熱情,一下子從吃瓜轉移到了過年到底要不要回家上。
有的擔心要居家隔離,有的說要算好時間去檢測,聊到興頭上,還有人即興賦詩一首。
去年封城在家幾個月的湖北小姐姐倒是豁達,說自己準備響應政府号召,原地過年。
這陣子也慢慢囤了不少家鄉味道,有老家過年必吃的魚丸、肉丸、藕夾,甚至還找代購買了好些趙師傅家的油餅包燒麥,冷凍了寄過來。
不過,家鄉美食可以網購,家的味道卻很難複刻。
小姐姐說,前陣子特别饞她媽媽做的素雞煲,立刻撸起袖子下廚房搗鼓一番。
成品吧,也不至于難吃,但總覺得差點意思,素雞怎麼燒都不入味。
鄉愁廚房收到需求,今日快閃營業,為小姐姐複刻一口家的味道——素雞煲
素雞這樣食材,還挺有意思的。它其實是豆制品,曆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時期。
最開始,它主要供佛教信徒食用,既可以模拟肉的口感,也避免殺生,可以算是古早版的“人造肉”。
但這種“素菜葷做”的方式,也有很多人不認同。
魯迅先生就曾經批評過功德林用豆制品做成的素雞、素魚,覺得這是吃素人的虛僞,心中仍念念不忘吃葷。
不過現在素雞早就破圈而出,成為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了。
像上海人吃大排面,都得加一兩塊爆汁素雞才算完美。
我以前在台灣出差時,吃到的台式便當裡頭,也會有鹵水素雞當配菜,又香又韌,比肉還讓人留戀。
素雞要想好吃,最重要的就是足夠入味。
技巧很簡單,先炸後泡水,冷熱交替,可以讓素雞産生疏松的孔洞。燒制的時候,醬汁會充分鑽進素雞裡頭,吃起來才會有爆汁感。
而且泡水的時候也可以順帶去除多餘的油分,一舉兩得~
調味上,我融合進了一些粵式風味——沙姜。
這做法脫胎于粵菜沙姜雞,吃起來會比傳統的紅燒口味更清新一些。
調味時我用了沙姜粉(鹽焗雞粉)搭配新鮮沙姜,前者的香調比較沉穩濃郁,後者清新跳躍,味蕾體驗相當豐富。
這一鍋我還另外添了菌菇進去提鮮增味,特别是幹茶樹菇的加入,香氣會比幹香菇的更加馥郁,吃起來還有一股回甜。
除了菌菇,你們也可以放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配菜,諸如黑木耳、胡蘿蔔、土豆塊等。
之前看唐魯孫的書,說燒素雞最早是徽州人新年必備的一道素菜,還會加入發菜一起煮,取發财的好意頭。
大家也可以借鑒這個做法,将它安排進過年菜單裡~
- 沙姜菌菇素雞煲 -
[ 食材 ]
素雞1根 幹茶樹菇30g 蟹味菇100g 草菇80g 蟲草花80g 鮮猴頭菇1個 洋蔥半個 香蔥2根 沙姜3小塊 姜片2片 鹽焗雞粉1小勺 生抽1大勺 糖1小勺 老抽1小勺 澱粉水1大勺 熟芝麻1小勺
此配方為2人份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草菇、猴頭菇、沙姜切小塊,素雞切成1cm的厚片
菌菇也可以換成更好買到的平菇、蟹味菇等
2.鍋中加入1指深的食用油,油溫6成熱放入素雞,炸至兩面金黃,放入涼水中浸泡20分鐘
泡水期間,素雞表面會形成大小不一的小氣孔,燒制時可以吸收更多湯汁
3.鍋中留1大勺食用油,放入香蔥段、沙姜、姜片爆香
4.放入洋蔥翻炒數下,加入泡發茶樹菇的水煮開,加入鹽焗雞粉、生抽、糖、老抽混勻
5.混合均勻後,撈出湯汁中的殘渣,倒入澱粉水把湯汁稍微收濃,備用
6.另起一口砂鍋,鍋中放入少許食用油,鋪洋蔥片墊底,然後依次放入所有菌菇和素雞塊
倒入沙姜汁,蓋上鍋蓋煮開,然後繼續焖煮1分鐘,最後撒入熟芝麻和少許蔥花即可
砂鍋保溫性能比較好,食材更容易熟,如果用普通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适當延長焖煮時間
這滿當當的一鍋素雞,味濃汁厚,怕是拿十碗八碗米飯來作配都不夠。
吃素雞也有一套标準操作,夾起先嘬一口鮮汁,再連咬帶撕,是柔韌且帶有嚼勁的。
在醬汁的浸潤下,素雞本身的豆香也巧妙融入其中,越吃越有滋味。
邀請湖北小姐姐來品鑒,她吃第一口,臉上有些失落。
吃完第二塊,表情又活躍起來,說,雖然不是我媽媽做的味道,但這個也挺好吃!愛了愛了~我要學會下次回家做給我媽吃!
哈哈,我承認我是故意跑題的。
因為家的味道,是最難以複刻的。那不僅是食物,還有獨一無二的愛呀。
但誰說愛就是一模一樣的呢?
就像過年到底要不要回家,我覺得,回與不回,愛都不變。
不知道今年的你,是回家團圓還是原地過年?來評論區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