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的同學越來越多,上課犯困的同學越來越多;
布置的作業越來越多,參加補課的同學越來越多;
厭學的現象愈演愈烈,心理有問題的也越來越多。
學習,咋就那麼難?
為啥學生聽不懂?記不住?做不對?分不高?
為啥學霸們寫的又快又準?
為啥學渣們學的慢錯的多?
人比人,得死。
貨比貨,得扔。
學習沒有竅門,但有辦法。
學習沒有秘訣,但有策略。
這種能力就是——
持續且高效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對象上的能力。
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持之以恒。
這與其說是一種狀态,不如說一種能力。
然而,這種曾經觸手可得的能力現在卻日益成為一種稀缺的“超能力”。
因為,學習不再顯得有意思了。
因為,學習不再顯得高不可攀。
因為,學習已顯得唾手可得了。
于是,人們從學習匮乏的一代,變成了過度學習的一代。
誰還會喜歡泛濫過度的東西呢?
子曰:學而時習之。
這句話的翻譯有兩種。
一種是:學習,然後經常溫習;一種是:學到新的技能,要馬上去實踐。
第一種翻譯,注重知識本身的學習;第二種翻譯,則注重知識的運用。
對于學習來說,兩種理解都不可或缺,但第二種理解,才更诠釋了學習的本質。
學習始于模仿,聽懂隻是理解,而能夠獨立運用才标志着掌握。
所以,學會的标志是實踐,是獨立實踐。
具體到當前的高中學習,學會的标志就是獨立解題。
深層次學會的标志就是獨立解決變式題目或者:快速解題,一題多解,多題一解。
行動指南1:聽懂了要及時練習;練會了要限時提速;熟悉了要靈活多解。不同階段應用不同的對策。
行動指南2:時常溫習,才能鞏固;反複實踐,才能掌握;變式重複,才能熟練;綜合運用,才能出巧。
行動指南3:刻意練習,按基本練習---糾錯練習---速度練習---難度練習---綜合練習,循序漸進。
行動指南4:作業是基本練習,周練是速度練習和難度練習,課下刷題是針對性矯正練習,大型考試是速度 難度 綜合練習,糾錯練習則要貫穿全程。
懂、會、熟、巧,是學習的四個境界。
懂,是老師上課,你聽懂了。但這隻是最淺層次的理解,屬于最低級的學會,知識還沒有真正成為你自己的知識,實際上還是不會。
行動指南5:這個層次,往往拿到題目不能獨立解答,是無法對付考試的,需要通過實際的刷題将知識轉化為技能。
會,是獨立解題,能夠将題目解答正确。此階段,理解的公式概念開始轉化為個人技能。但技能還不夠熟練不夠鞏固,往往解題速度較慢,或者答案錯誤。
行動指南6:這類同學需要的是限定時間的專項練習,針對容易出錯的環節加大練習量,提高速度和準确度。
熟,能在規定時間内又快又準的完成解題任務,還能留有餘量。這個階段,學生的解題技能已比較娴熟,基本上達到了考試的要求,能夠對付一般難度的考試。但碰到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此類同學可能會出現卡殼現象,在考試種能拿到中高分,但不能達到一流水平。
行動指南7:這類同學需要的是對各類題型和各類技能進行分類歸納,使自己的技能向更高層次邁進,即“熟能生巧”。
巧,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推陳出新,往往提出巧妙的解題思路,甚至能讓老師也歎為觀止的技巧。達到此類水平的同學,是少之又少的學霸學神級别了。
學霸,之所以熱愛學習,是因為學習能不斷給予他們正向的反饋:即獎賞。每次考試,都是學霸獲得獎賞的舞台。每次考試後,學霸的大腦都獲得了多巴胺獎賞刺激,進一步激發了學霸們熱愛學習的動機。
學渣,之所以讨厭學習,是因為學習能不斷給于他們負面的反饋:即懲罰。每次考試,都是學渣遭遇懲罰的刑場。因此,學渣的大腦處于自我保護的機制,不斷分泌出拒絕學習拒絕懲罰的反向多巴胺物質:厭學多巴胺。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面對學習,人的選擇一點也不奇怪。當學習不能帶來可見的獎勵,而遊戲則能帶來迅速的補償安慰,學渣們當然毫無疑問的投入王者榮耀的懷抱。
這時候,又該做些什麼?
行動指南8:建立短期的正面學習激勵機制。比如,做一張試卷,獎勵自己一塊巧克力,或者獎勵自己聽音樂五分鐘,或者獎勵自己打一會兒王者農藥。
行動指南9:不斷重複的自我積極暗示,每天固定時間段,如早起,每節課前,告訴自己: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我精力充沛……等等。也可以在桌面貼上類似的小紙條。堅持兩個月,試試看。有時候,儀式的力量有時是出人意料的。
行動指南10:做白日夢。美夢:如果我考了一個高分或一個名牌大學,那我的将來……,此時腦補各種美好的畫面。或者是噩夢:如果我落榜了,那我的未來……。
行動指南11:通過外在的約束機制,通過他律來克服自己意志力不足的短闆。找人管住自己。
如果知識不是學生自主擴大自己的認知結構的結果,那麼學習必然淪為被動的死記硬背,其學習的持續性和擴展性将大打折扣。這也就是為何很多學生不斷補課,卻越補越差的真正原因。
如果讓學習成為自己建構的過程?
以近幾年流傳甚廣的“思維導圖”為例。來看知乎上的一張高中生制作的思維導圖(該知乎用戶匿名,在此向該用戶緻謝,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删除):
思維導圖幾乎适用于所有科目的學習。尤其适合語文、英語語法、政治、曆史、地理、化學、生物等知識比較瑣碎,需要大量記憶整理的學科。
行動指南12:繪制思維導圖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複習、深化、升華。
行動指南13:思維導圖是對學科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提煉。因此,它一定意義上能減負。
行動指南14:思維導圖的精髓是理清了學科知識點之間的内在聯系。
行動指南15:繪制思維導圖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鍛煉“思維”。尤其是思維的全面性和發散性。
啟示: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繪制思維導圖做為一種學習方式,适合單元複習或階段性總結。建議在考試前進行。
如何提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這是擺在所有學習者面前的難題。
行動指南16:自覺的把學習材料按思維類型進行重組,把學習的過程變成深度思維的過程,而不是簡化為單純記憶的過程,可能是提升思維水平的最重要途徑。如,學習兩個知識點,不要分别學習,而是放在一起進行分類比較,尋找異同點。既學習了這兩個知識點,又提升了思維水平。在學習結束,能否用最簡練深刻的關鍵詞概括出所學?
行動指南17:和同伴進行讨論,和他們的思路進行碰撞;向老師咨詢,看他們的思路有何高明之處。
行動指南18:定期總結反思。反思的過程就是思維水平提升的過程。
行動指南19:寫文章、寫文章、寫文章。或者是講演、講演、講演。或者是辯論、辯論、辯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寫文章和講演,确實能極大提升思維水平。因為,寫文章的過程,你将高強度的運用到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多種思維手段。辯論或者講演,也是如此。其中辯論更多會鍛煉到發散思維,批判思維,逆向思維。
行動指南20:遊戲。尤其是智力類遊戲。如,下棋或者打牌或者打麻将,都能鍛煉邏輯思維。圍棋,能培養全局思維和逆向思維。甚至是成語接龍啊,飛花令,都行。腦子嘛,越用越好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