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跳動的位置?有時,身上某塊肌肉會一直跳動,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人就恨不得馬上去看醫生,擔心患上了神經性疾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俞敏萱表示,肌肉跳動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大多沒有什麼大礙,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位置,如四肢、面部等,最常見的是眼皮,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肌肉跳動的位置?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時,身上某塊肌肉會一直跳動,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人就恨不得馬上去看醫生,擔心患上了神經性疾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俞敏萱表示,肌肉跳動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大多沒有什麼大礙,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位置,如四肢、面部等,最常見的是眼皮。
眼皮跳動多因疲勞。上下眼睑突然不停跳動,醫學上稱“眼睑痙攣”。眼皮上的眼輪匝肌受面神經支配,但面神經位置較淺,易受到外界刺激,引發痙攣。
生理性眼睑痙攣多是由于用眼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精神刺激、情緒緊張焦慮等所緻,比如跳動不規律,随時可能發生;跳動并不嚴重,稍後可自行恢複;發作時間短,每次隻有幾秒鐘或幾分鐘。對于50歲以上人群來說,病理性眼睑痙攣的可能性會增加,常伴有其他病症,比如動脈硬化或腫瘤,都可能導緻眼部神經被周圍血管壓迫,出現眼睑痙攣。
一般來說,非持續性發作,且不超過2個月的眼睑跳動大多是生理性;如果發作時間超過2個月,病理性可能會大一些,但需要經過醫生才可确診。
緩解非病理性眼睑痙攣,患者要注意用眼衛生,每隔45~60分鐘就休息10~15分鐘。如果無法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或看手機,可調節屏幕的遠近位置或角度。比如左眼常跳,可以将屏幕稍微側向右眼,以減輕左眼負擔。此外,長時間用眼後,勤做眼保健操,放松眼部肌肉。
面部痙攣需要重視。如果面部肌肉出現陣發性、節律性抽搐,是面肌痙攣的表現,大部分患者是由于面部神經受到周圍血管的擠壓,神經受到刺激,使面部肌肉出現抽搐,也可能是由于動脈硬化、動脈瘤或腦瘤等因素。俞敏萱表示,如果在臨床中遇到這類患者,常會詢問他們是否有面部神經麻痹後遺症、神經末梢炎等,這些都可能引起面部痙攣。
需要提醒的是,面肌痙攣在中老年中更為常見,通常僅發生于一側,由一側眼輪匝肌不自主抽動起病,逐漸擴散至面頰,會引發面部疼痛、視覺和語言障礙等,嚴重者還會擴散至頸部,可因疲勞、緊張加劇,一般不會自行恢複。如果患者出現面肌痙攣或眼皮跳動蔓延至面部,最好及時去醫院就診,以防延誤病情。
運動導緻四肢痙攣。如果大腿、小腿的肌肉突然跳動起來,要先回想一下,自己的身體是否處于運動恢複期。運動過量、強度太大或長時間運動後,肌肉的興奮性增高,短時間内不能恢複,往往會導緻肌肉不自主跳動,一般經過休息可明顯緩解或消失。
除了運動引起,不少肌肉的不定性抽動是由于焦慮症。随着患者焦慮、緊張情緒逐漸緩解,肌肉跳動症狀也會逐漸減少。此外,肌營養不良、漸凍症也會導緻肌肉跳動,但概率很小。
如果四肢肌肉跳動呈陣發性,且超過2星期;或者伴随着肌無力與萎縮,最好盡快找神經科醫師就診,以防脊髓中運動神經元病變、周邊神經病變及少數肌肉疾病。
俞敏萱提醒,遇到不同部位的肌肉抖動,大家不要太過慌張或擔憂,可先自行觀察,症狀大多會自行緩解;如果症狀始終不緩解或有加重趨勢,及時去醫院就診。遇到肌肉跳動時,不少人認為神經缺營養了,自行補充維生素B12。俞敏萱表示,其實這沒有太大作用,大多數肌肉跳動與心理因素關系較大。服用維生素後的症狀緩解,可能是“安慰劑效應”,與足夠的睡眠、焦慮的減輕或精神壓力減小等效果相似。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症狀嚴重,一定要請專業醫師開藥治療,不要自行服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