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文明最重要的節日,随着西方快速增長的實力和巨大影響,聖誕節也逐漸成為全世界各國都非常熟悉的節日。但有些人不知道的是,在基督教文明中其實有兩個聖誕節,分别為每年的12月25日和1月7日。
在以天主教和從天主教脫離出來的新教為主的西歐美洲地區,聖誕節的日期是12月25日。因為新教和天主教在世界上的影響最大,所以12月25日的聖誕節也最為人所知。但是在普遍信仰東正教的東歐地區,聖誕節則是每年的1月7日。
東正教聖誕節
尼西亞會議
公元395年,地跨三大州的羅馬大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作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基督教也随之分裂,形成了羅馬城為中心和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為中心的兩大派别,即如今的天主教和東正教。
1582年10月4日,羅馬天主教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宣布廢除原來羅馬帝國使用的儒略曆,推行全新的曆法,後世便将新曆法稱之為“格裡高利曆”。後來西歐文明對産生了全世界巨大的影響,格裡高利曆也随之走向世界,成為今天全球通用的公曆。
格裡高利十三世
但是格裡高利曆開始的時候主要是在西歐使用,當時不在天主教影響之下的東正教地區依然使用原來的羅馬帝國儒略曆。而羅馬帝國的儒略曆在日期上要比格裡高利曆晚十三天,這導緻天主教和後來的新教地區與東正教的重大節日在日期上有所差異。
儒略曆的頒布者——凱撒大帝
由于日期晚了十三天,因此儒略曆的12月25日聖誕節在格裡高利曆中是1月7日。而如今東正教地區也已經普遍使用格裡高利曆(公曆),但自己的聖誕節又要符合原來的東正教傳統。于是如今東正教地區聖誕節的日期就變成了公曆1月7日(儒略曆12月25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