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立秋,但仍然處于三伏天的末伏,尤其南方,暑熱濕氣還比較重,給大家推薦一道赤小豆鲫魚湯,具有健脾消腫、清熱消暑的功效,為時下較合适的湯品。
赤小豆鲫魚湯
材料:陳皮9克,赤小豆120克,鲫魚1條,生姜3片,食鹽及油适量。(可供3至4人食用)
做法:
1、赤小豆提前洗淨、泡浸1晚;陳皮洗淨。
2、鲫魚除去魚鱗、魚鰓和内髒,刮去魚肚壁上的黑膜,沖洗幹淨後晾幹魚身表面。
3、鍋中加入花生油燒熱,将鲫魚煎至微黃。
4、上述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0碗水量)。
5、用武火煮沸後,加入生姜改為文火煲約1小時,調入食鹽即可。
功效:赤小豆,其性平,味甘,李時珍稱之為“心之谷”,能滋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嘔和清熱解毒,是祛除水濕時常用藥膳之品。鲫魚甘鮮美味,有健脾、補虛的功能,其性和緩,能利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陳皮,入肺、脾二經,能理氣健脾、利水祛濕。三者合之,共奏健脾去濕、利尿消腫、清熱消暑之效。
适合人群:此湯是暑氣時令裡具有健脾消腫、清熱消暑作用的家庭靓湯。不但适合脾虛濕困、水腫、小便不利、脾胃虛弱胃口差的人群食用,也适用于各種濕熱症。而且其能利尿消腫,可以作為水腫及肥胖症患者的輔助食療方。此外,赤小豆能通乳、鲫魚催乳,所以赤小豆鲫魚湯也适合乳汁較少或乳汁不通的産後女性,提前食用則可預防乳汁較少或乳汁不通。
醫生點評:民間有“魚生火,肉生痰”的說法,但鲫魚是個特例。據《本草綱目》記載:“諸魚屬火,唯鲫魚屬土,故能養胃”。鲫魚味甘、性溫,歸脾、胃、大腸經,能夠健脾開胃、養陰益氣、補虛、利水、除濕。
鲫魚補虛損的效果很不錯,如果人汗流過多,或者長期處于脾虛狀态,都可以用鲫魚湯來調補。鲫魚還具有一定的祛濕作用,跟赤小豆搭配,是很不錯的選擇。
鲫魚營養豐富,藥用價值也高,《本草經疏》中就認為鲫魚可以常食,道“諸魚中惟此可常食”;《本草圖經》也記載“鲫魚,性溫,無毒,諸魚中最可食”。
鲫魚營養豐富而全面,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鈣、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等,其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于消化吸收,對人的脾胃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
小貼士:
1、因為赤小豆很難煮,所以記得提前把它放在水裡浸泡一晚,讓它吸足水份,這樣就比較容易煮軟;
2、鲫魚别直接下鍋煎,先在鍋裡加一點生姜擦拭鍋底,整個過程慢火慢煎,且切記不要過多的用鍋鏟翻動,待其定型後再去翻面,這樣可以防止魚皮粘在鍋裡破皮,整體營養價值更高。
3、因為鲫魚補養的作用較強,所以正在生病感冒的人盡量不要吃。另外鲫魚細小骨頭多,吃的時候一定要把魚骨頭濾幹淨。
4、《食療本草》說:“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
【來源:江門市五邑中醫院,醫學指導:黃任鋒 江門市五邑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 主任中醫師】,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