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懷念一個地方嗎?我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在一個隻有400多口人的小山村,村的名字叫西南村,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你懷念一個地方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在一個隻有400多口人的小山村,村的名字叫西南村。
很小的時候,我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我們村叫西南村,又是西、又是南,全是方向,也沒什麼意義啊。
後來長大了一些,才知道了原來在我們那個縣的東邊還有一個南村鄉,為了區别開來,可能縣裡就把我們這個西邊的南村,定下叫西南村了。
那大家又問了,那“南村”是怎麼回事呢?我想可能我們村在山的最南邊,北邊還有幾個小村莊,往南就沒有村了,也隻能這麼解釋了吧!
我們村是名副其實的小村、山村——小山村,典型的黃土高坡的溝壑梁峁地貌。
小時候,老師讓我們寫作文——《我的家鄉》,孩子們統一的開頭就是,我們的家鄉:背靠巍巍中條山,面朝滔滔黃河水。
整個村的地勢北高南地,橫寬不到一公裡,長約兩公裡,村的東西兩邊是從山裡延伸出來、深和寬差不多二三百米的大溝,溝的上半部分被從南到北、從上到下一家一戶借着地勢挖了不少窯洞,下半部分就是梯田了,和窯洞一樣一層一層的,蔚為壯觀!
你能想象出來,在這樣一個山村裡,交通是多麼不便嗎?
往東,無路可走,因為那個深溝的路至今還沒有開發出來,隻有放羊的、割草的人踩出來的小白道。
往西,是沿着深溝從上到下蜿蜒曲折的一條寬約三四十厘米的小路,溝底有一個水庫,供溝兩邊人們吃水,但也經常幹涸,因為她的水源就是雨水和一個也許可能存在的泉眼。這條路是我去對面那個鄉鎮上初中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全村人從溝裡挑水的生命之路,因為僅靠雨水、雪水,特别是在冬天、春天是滿足不了人們和牲口用水需要的。
往南,也無路可走,因為那個溝壑梁峁到了盡頭,而且再往南就是我們的母親河了,站在我們村就連我們小孩子踮起腳尖都能看見白色的黃河水,但是我們村又不挨着黃河岸邊,你說氣人不氣人!
剩下往北了,這是我們出行的主要通道,可以走車,往北四公裡就是臨村,然後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沿山公路,還有人說是省道。我們村裡人去縣城辦事、賣自己種的水果,都靠這條路,後來扶貧也被上面修成了寬約兩米的水泥路,走小汽車、三馬子、面包車都行,隻是讓兩個解放運輸車彙車通過就有點困難了。(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