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寫作文亦是如此,同樣的命題,有人看到的隻是外在的、表面的現象,而有人讀到的則是内在的、深層的本質。隻有抓住事物本質的立意才是深刻的,才見作者思想力度,才能發人深省。深刻是初中作文發展等級的首要标準,是衡量學生思想、思維、思辨深度的重要尺度,還是立意能力強弱的主要标志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立意深刻呢?
所謂“立意深刻”,就是文章的主題應該反映事物本質,揭示事物内在關系,思想觀點具有啟發性。很明顯,深刻是有層次感的,是要在淺層立意上進一步挖掘的。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立意深刻,隻有閱讀量大、體驗豐富、眼光敏銳、思想深邃的人才能達到,一般人是無可企及甚至不可學習呢?我的答案是,不盡然。相反,我恰恰認為,隻要你能掌握一定方法,文章偶爾來點小深刻并不是難事。當然,無論哪一點,都需要充分發揮你的聯想能力。
(一)放大一點
立意求明确,我們可以大題小做,化大為小;立意求深刻,我們又可小題大做,以小見大。由于當下初中生寫作,基本都是以我為中心,圍繞“我”展開的。據調查統計,全國中考作文側重寫自我的占42.5%。立足自我,便于抒發,更真實親切,這本身并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立足自我最終囿于自我,不能跳出小我的圈子,融入更大的空間和群體,文章立意就難有深度。因此,我們不妨将文章視野放大一點。從小我入手上升到大我,從個體入手上升到群體,從個例入手上升到現象。
例如,2015年江蘇鹽城中考作文《從未走遠》,立足雕石刻磚藝人陶二爺及其雕刻藝術,實則已上升到中國民間藝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捍衛。文中的個體實則是一個群體的縮影,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文章立意才得以升華。又如1997年江西中考作文《王大爺求醫記》、2002年重慶中考作文《責任》、2013年河南中考作文《讓路》,無論是鄰居王大爺檢查病情的荒唐,還是撿破爛的李老頭法庭上一句“我要求兒子們一次性買斷我”,抑或是戶主們對小小樓梯口的擠占,看似生活中的個例小事,實際上卻是社會上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些文章之所以能夠成功,以個例反映現象,引起社會反思是一個重要因素。
由此可見,作文要立足以小,但更要上升以大。立意大一點,才能深一點。相反,囿于小,則立意止于淺。退一步說,即使你不能在文中化大主題于無形,不能循序漸進以小至大,至少也得讓立意在文末做個形式上的升華。
(二)看遠一點
寫作文時,強調最多的可能就是要寫身邊的事,寫生活中的事,寫最熟悉的事。也即是說,作文要立足當下,紮根現實生活。很顯然,這樣寫起來,有材料,好下手,有話說。但是,當下學生的生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你能看到、聽到的,他人也能看到、聽到,你能做到的,他人努努力也基本能達到。應該說,學生日常生活的雷同率相當高。這也就是,為何學生的文章會千篇一律。相似的内容,立意當然也會大同小異。之所以深刻之不同,那是有人小事看大了點、理解深了點、思考辯證了點,以及目光放得遠了點。
如果放下前三者暫且不論,目光之遠近就決定了立意之高下。當别人都在當下生活掘金找礦,你卻在體驗和感悟曆史,審視前人的成敗得失;當大多數人的思想認知依舊徘徊于今天,你卻放眼未來,關注着明天和後天。很顯然,你的知識和思想絕對會與他們不同。涉及到寫作,那就是立意的高下。至少,你的作文立意比他們增加更多深刻的可能性。
看到這裡,相信你應該明白,為何很多學生津津樂道于曆史和未來。據說,全國中考有12%的作文側重寫曆史題材。當然,這裡的“遠”還包括空間上的距離。既然無法拼經曆,那就拼閱曆和體驗。是的,你可以從閱讀中獲得千百種人生,别人不可能經曆和擁有的。這就是你立意深刻的财富之源。
例如,2010年北京中考作文《凝聚》,作者立足三國風雲,從關羽一諾千金三結義,寫到千裡單騎苦尋兄,再到華容道義釋曹操,深刻再現關羽的“忠”“義”精神;2014年山東中考作文《告别之美》中,從“士為知己者死”的荊轲,到“上下求索”的屈原,再到“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這一次次的告别是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崇高、人生的追求;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凡世裡的微感動》,作者借外婆講崔莺莺西廂待月、陳妙常秋江盟誓、李香君血染桃扇、杜麗娘牡丹尋夢等,來體悟外婆對戲曲的微感動,選材雖小,但卻頗有一番文化和靈魂的深邃。
立意深一點,不妨看得遠一點。審視曆史,展望未來,讓閱讀和想象架起這座時空之橋,讓形象思維打開我們的思想之門。
(三)挖深一點
魯迅先生說“開掘要深。”說的就是立意要深挖,給人更多的啟示和思考。如果說,放大一點和看遠一點都還相對較易,那麼挖深一點就頗有些難度。立意由淺入深是一個分析思辨的結果。這需要基于一定的知識信息和思維能力,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需要你以具體的物象、表象、現象等為起點,抽象出事物的本質和共性,進一步通過具體事件,來反映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因此,你要挖的是事物的本質,社會生活的規律,揭示的是其内在關系。相對而言,這更适于材料作文命題及提示式作文命題。整體而言,立意于虛,要比立意于實更容易寫深刻。當然,無論立意于虛還是立意于實,最終寫作時都要落筆于實。
例如,2013年河南中考命題作文《讓路》。“路”本義上是指供人們、貨物往來通行的地方。深層含義包括人生之路、理想之路、求學之路、生活之路、成長之路。“讓”是題眼,它可以指“謙讓”“禮讓”“寬容”“忍讓”等。“讓”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修養,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美德。“讓路”有它的比喻義和引申義。小至個人情感,大至國家發展、民族振興,随處可見讓路行為、讓路态度、讓路精神。因為讓路,才得以前進、發展,因為讓路才有了親情、友情、機會、出路、幸福與和諧。其中,有篇滿分作文,看似寫小表妹琪琪的聲音難聽,不讨人喜歡,以及她給小蚯蚓讓路的小事。
實際上,作者是借一件小事反映一個深刻主題。給蚯蚓讓路不僅體現琪琪善良的童心,也表現出她對弱者的尊重,更警示我們,對待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他們的自尊和心靈讓路。文章從淺層生活的“讓路”,到深層的為善良“讓路”,再到根本的為心靈“讓路”,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這也才是本文更深刻的立意。立意于虛,由實寫虛,以小見大是該文章的一大亮點。
立意深一點,我們就要立足現象看本質,立足行為看思想,立足具體去抽象,抽象出态度、精神、文化、靈魂、人性、價值、意義、道理、規律、原理等,挖掘出深層次、起決定性作用的内因。即使立足當下,也應該切入時代深處,洞悉時代的脈搏。
(四)辯證一點
整體而言,初中生的思辨思維并不是很強。所以,議論性文體寫作并沒有作為初中訓練的重點。但這并不等于,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重要。相反,邏輯思維中的辯證思維還是寫作能力的核心,是立意深刻的關鍵。尤其是,辯證思維中的變化論、矛盾論、和諧論是我們寫作議論性文體,及立意深刻所常用的方法論。通俗點講,就是立意時要用發展的、全面的、聯系的、統一的觀點看問題,要從習慣性的理解闡釋走向思辨。
何為闡釋?闡釋就是理解,遇到作文命題,問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結果怎樣、有何意義。其實,這也正是絕大多數學生審題立意的常規套路。所謂思辨,則是在理解基礎上的思考、辨析、質疑、比較等。雖說闡釋和思辨都可以讓立意深刻,但思辨或許能讓你的作文立意,在走向深刻的同時又與衆不同。
例如:2016年山東濰坊中考作文
一次國際自行車比賽中,信心滿滿、志在獲獎的納瓦羅始終無法超越技高一籌的埃斯特萬,隻能使出渾身解數,奮力追趕。正當他無能為力的時候,埃斯特萬自行車爆胎了,隻能扛着車跑。這時,奇怪的一幕出現了,納瓦羅放緩了車速,緊跟在埃斯特萬身後。結果,埃斯特萬獲得了銅牌,納瓦羅與獎牌失之交臂,而後來居上的選手分獲金、銀牌。
請根據讀後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題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征鮮明;③不要脫離材料内容及含意的範圍;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⑤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這是一道通俗的難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材料很容易讀懂,但準确、深刻立意卻比較難。相信會有不少人從“遵守規則最重要”“要名,但不要虛名”“比成績更比境界”“尊重對手”,甚至“堅持”“敬業”“謙讓”“友誼”“選擇”“放棄”“公平”等角度立意。不可否認,這些材料中都有涉及,但真正能切題的卻很少,更談不上立意深刻了。
應該說,這是一道能很好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的作文命題。這樣,立意就不能僅僅局限于對選手納瓦羅行為的闡釋,而應辯證地思考和追問這種行為的價值,及探讨各種标準的評判。如此,則可從“輸了名次,赢得尊重”“失去大賽榮譽,獲得人格魅力”“不超越更是一種(自我)超越”“尊重規則才是真正的尊重”“破壞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等立意。很明顯,這些擯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辯證立意更切題,也更顯深刻。
(注:本文選自《作文有規律我的初中創意寫作課》(丘河 編著,即将出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