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子宣,二更視頻“更北京”部節目中心導演。主要作品:《我執》、《過得去》、《太鼓心音》、《摘星星的人》、《大鵬:我要把自己捧紅》等。
丁豐,二更視頻董事長,出品人。原供職于杭州《青年時報》,任副社長,後創建海騰傳媒。
全文共 3374 個字,閱讀大概需要6分鐘
丁豐本人
今年三十三歲的徐洋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今年九月份的時候,他偶然看見朋友圈有人分享了一個短視頻:伴随着溫和的背景音樂,影片講述了一個老人幾十年來自費堅持保護鳥類的故事。
這條5分30秒的短視頻,使得徐洋在數據裡浸泡了一天的神經忽而放松了。徐洋點了關注。每晚洗完澡甩掉所有麻煩事後,他就鑽進溫暖的被窩,點開二更視頻推送的微紀錄片,身體也随之慢慢放松。
徐洋喜歡拉着七歲的女兒跟他一起看。原來女兒欣欣總喜歡捧着ipad玩快刀切水果或者神廟逃亡,每當徐洋看到欣欣手指在ipad上重複地劃着同一個動作時,總是心疼女兒浪費的時間。
“孩子正處在适合學習的階段,總玩那些無聊的遊戲還不如跟我一起看這些短視頻,開闊開闊眼界。”
視頻中有很多欣欣不懂的地方,徐洋總是耐心地一一解釋:學知識倒是次要的,幫孩子形成正确的價值觀才是第一,二更視頻所傳遞的價值觀讓徐洋很放心。
如果用兩個字形容二更視頻的話,徐洋覺得應該是“溫暖”。那如果用一個字形容呢?“美。”
順着風向轉身
王子宣第一次看到二更視頻推送的短視頻時,腦中飄出的字和徐洋一樣。
王子宣是二更視頻北京部的導演,2016年加入二更視頻。此前,他在一家紀錄片公司做了六七年編導,拍攝動物或風光,制作類似cctv-9播出的傳統紀錄片。
這種制作公司運轉有三種形式。一是制作公司制好欄目再把欄目賣給電視台;二是電視台提供資金,制作公司為電視台做項目;三是制作公司自己做選題賣給國外,目的是将中國的紀錄片輸出到國外。
可無論是哪一種運轉形式都離不開經營,離不開廣告上的營收。在舊的媒體環境下,制作公司發展得還很好,可慢慢地,随着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移動端的發展,傳統制作公司的劣勢便漸漸顯現———無法在新興的視頻網站移動端大放光彩,更沒辦法在現今的媒體環境下完成轉型。
在沒有足夠的廣告營收支撐的情況下,傳統制作公司的項目便一點點萎縮。
已經離開傳統制作公司的王子宣回過頭,發現以前的公司仍是按照老路子走,锢滞在舊的思維裡。沒有國家撥款相助,也沒有足夠的廣告收益,原來四五百人的制作公司現如今隻有幾十人。傳統制作公司無法轉型,王子宣就選了一個能轉型的路。
現二更視頻董事長丁豐曾組建海騰傳媒,這亦是一個以傳統電視節目為主的傳媒公司。在新媒體浪潮的沖擊下,如果公司依然沿用舊的形式便很難在市場站穩腳跟。
在媒體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丁豐很快意識到,撲面而來的不僅僅是危險,還有機遇,正如他曾說的“轉型成了唯一的出路。”
2014年7月,海騰傳媒開始順着新媒體的浪潮推出一個視頻自媒體項目,這個自媒體項目慢慢發展遂成為如今的二更視頻。丁豐認為未來五到十年都是短視頻黃金時期,所以他也就順着這次浪潮放下一條船,期待着能“乘風破浪”。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條船能行得又快又穩。
執導過《克拉瑪依》和《道路》的紀錄片導演徐辛并不看好這種形式。他認為,微電影和微紀錄片都是僞概念,“恐怕隻有中國人有這個概念”。
短視頻是2013年才開始發展崛起的新的事物,無論是短視頻還是“微紀錄片”恐怕誰也無法看清它的真正完整的形态。“短視頻是一個新東西,不是一個定型的模式,大家都在探求,哪個公司能夠做成功,把它做好,那說明它最終就是這個樣子。”王子宣則認為不到最後誰也無法看清短視頻的廬山真面目。
每一次都不簡單
無論媒體行業内大家對“短視頻”這一新興事物的看法差異有多大,目前看來丁豐打的賭都沒有虧損的趨勢。從八月到十一月秒拍視頻發布的熱門原創短視頻原創内容榜來看,無論其他視頻大V(一條視頻、papi醬、王尼瑪等)的排名如何變動,二更視頻總是穩穩地坐在第一名。
周雯是一名資深秒拍用戶,目前在揚州大學讀大三的她喜歡拍一些生活中的場景上傳到秒拍,粉絲也慢慢地漲到一千多。她很關心粉絲的數量,每漲一個粉絲她總要咧開嘴笑老半天。
混迹于秒拍江湖的周雯自然也聽說過“江湖的龍頭”———二更視頻。
周雯不喜歡像其他用戶一樣在自己的視頻中露臉,隻是喜歡分享自己生活周圍值得分享的事物,這點倒和二更視頻有點相像,周雯也說自己會在構圖方面“借鑒學習”二更視頻。如果說周雯拍攝自己生活狀态是因為自己喜歡,那拍攝二更視頻就不僅僅是個人興趣這個簡單的原因了。
一個視頻的完成從前期選題策劃到後期剪輯,都需要導演貢獻大部分的力量。每一個微紀錄片的主要人物都需要謹慎選擇,足夠了解,确定這個人有拍攝的價值,才能做出決定。
選題确定之後,一個編導帶着兩到三個攝像跟蹤采訪拍攝兩到三天,最終剪輯也要導演親自操刀剪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每制作一個短視頻都會遇到新的困難,有時候是嘉賓不配合,有時候是沒辦法在五分鐘之内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王子宣幫“更北京”做過不少微紀錄片,平常拍攝一個微紀錄片隻需要三到四人,導演加上兩到三個攝像,拍攝梁文道的那次的團隊有十多個人。
王子宣初見梁文道時,梁文道問了一個較真的問題:“為什麼拍我?”王子宣老老實實回答說:“我們更北京要做一個文化名人系列,包括馬可,老六,楊葵,您也在我們名單裡面。”
梁文道最終雖然同意拍攝,可是他給王子宣的時間卻不多。拍攝的時間和場景都被狠狠壓縮,最終隻能拍攝梁文道在路上讀書和工作的場景。
其實早在見梁文道之前,王子宣在這個選題上思考了很長一段時問。梁文道小時候生活在台灣,後來住在香港,去過世界上很多個城市,現在生活在北京,他對北京這個城市有着怎樣的看法呢,而最終梁文道一句話就否定了他的思路。“我不喜歡北京。”王子宣隻好将拍攝的切入點放在了梁文道和“一千零一夜”關系上。場景的稀缺加上主題的随意,使得梁文道的微紀錄片難免寡淡了些,不似采訪楊葵的紀錄片的内容那樣豐富。
楊葵願意配合王子宣的采訪,他願意帶着拍攝團隊去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喜歡讀書、喜歡寫字、逛琉璃廠,就帶着攝像團隊去現場一一指認。
當時攝像團隊還跟着去了楊葵策展的吳大羽的畫展,拉着阿乙、歐陽江河做了外圍采訪,這次短視頻的畫面就豐富了很多。
不講物,隻談情
有些在一條視頻工作的人會說,二更視頻是模仿一條視頻。直到現在很多受衆都分不清一條視頻和二更視頻,認為兩者都是微紀錄片,沒有區别。王子宣不同意這種看法。
在他看來,二更視頻目前的拍攝方法仍是遵從傳統的紀錄片的拍攝方法,公司的拍攝指導也是紀錄片《功夫少林》的導演肖崴。從選題的策劃到腳本的創立,再到拍攝和剪輯上的處理方法,在結構上都和傳統的紀錄片大同小異。一般紀錄片都會在片子的前三分鐘制造一個懸念,二更視頻的微紀錄片也會将精華和觀點放在片子的前三十秒。“比如梁文道那個,比較長,他在前四十五秒說了三段話,一,能展示出人物的性格,二是他個人的觀點三制造懸念,讓觀衆産生疑問:這個人怎麼喜歡在大街上看書,”和二更視頻比起來,一條視頻更像是一篇說明文。
“比如說一個房子裝修,一條的思路就是這個房子從哪兒進去,一轉是個走廊,走廊盡頭有個台階,台階上去有個洗手間,洗手間裡面是什麼,他就是鏡頭向裡面推進,給你講你看到的東西。”
一條視頻更注重的是“物”,二更視頻更想要講出“人的故事和情感”。
從紀錄片制作公司轉行到微紀錄片,王子宣明顯感覺到兩者的不同,相較于以前做的紀錄片,他感覺微紀錄片還要難做一點。因為要在短短五分鐘之内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一個人物身上可能有很多點可以講的東西,紀錄片可以講五點,但是微紀錄片隻能選擇一個具體講述。導演選一個最想拍的點,把一點講清楚,最後能表達一個主題。秘訣就是一個人講一件事情表達一種感情,最後有一個升華。這是我們公司創作短片時找到的一個規律。這說起來簡單,但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哪個人要挖哪個點,由你選擇,靠你自己來呈現。”
由于微紀錄片的拍攝時問隻有兩三天,很倉促,不像紀錄片那樣可以追蹤幾個月甚至半年。導演難免要在場景上做一些設計,通常為了一個人愛運動的那一面,導演安排一個他去遊泳的場景,為了展現廚師對食材有自己獨特的選擇标準,導演會安排一個廚師去買菜的場景,以此使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紀錄片特有的紀實性。正如導演徐平所說“微紀錄片就是一個僞概念。”然而微紀錄片未來的樣子恐怕隻有未來人能說清。
雷亞男 韓曉瑩 董涵 | 采寫
圖片來源于網絡
- 本文原載于《青春報》第112期D03版 -
點擊 關鍵詞查看往期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