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假期過了,生活步入正軌。清明節也算在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雖然這個節日一點也不恐怖,可能是因為……有假放,咳咳。
但總的來說,對于鬼,大部分人是畏懼的。但是怕鬼的同時,問一句,你信鬼嗎?得到的答案不一定是一個堅定不移的“信!”。
怕鬼是一種令人矛盾的情緒,當你正兒八經地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出來的結果可能是:這玩意兒沒什麼可怕的。壹讀君(yiduiread)也有理由相信,鬼應該是害怕被壹讀君附身的,而不是反過來。但很多人就是控制不住在看鬼片的時候拉人壯膽,或者聽到奇怪的聲音陷進無窮的聯想……今天,壹讀君就來幫你理理清,人為什麼那麼怕鬼?
宋定伯附體的實習壹讀君 ︱陳娣
因為“鬼”長得醜
所謂“長的醜不是你的錯,但出來吓人就是你不對了”。沒錯,根據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的觀點,你怕鬼是因為他們長的太醜了。
單從外形上講,鬼怪就是一種仿人類形象,但要仿得恰到好處讓人喜歡可不簡單。一個形象越接近于人類,我們就會越喜歡他,然而當這種接近達到70%左右時,我們的好感就會突然逆轉為負值,随着相似度的進一步增加,我們就又開始慢慢喜歡了,這就是“恐怖谷”理論。
想想一個身穿白裙的小女孩,一個人蹲在小巷盡頭,路燈光線很暗,你慢慢走近,發現她濕漉漉的頭發滴濕了一地,你拍拍她的肩,她緩慢呆滞地擡起頭,向你投來凄厲的眼神……這時候你就該打冷顫了。你以為這是個孩子,可是她的表現卻不像個孩子,雖然你不一定立馬聯想到鬼,但也會禁不住起一身雞皮疙瘩。這就是一種類似于認知失調的反應。也就是說,當仿人類形象的外表和動作接近于人類、又不完美拟合時,觀察者就會産生反感心理。而鬼魂、僵屍、假肢正是讓人好感度降到谷底的形象。
壹讀君(yiduiread)由此猜想,或許東施效颦也是這個道理,模仿不像反而讓我們反感,所幸還隻是讓人反感還沒覺得恐怖。
你天生就信肉體可死,靈魂不滅
可你還是不明白,離開熒幕後,為什麼你還會把這種恐懼心理衍伸到現實生活中,以至于不敢關燈睡覺呢?
摸摸頭,壹讀君(yiduiread)告訴你:怕鬼其實是你的本能。
美國阿肯色大學的心理學家傑西•貝林讓4到12歲的孩子看了一出木偶劇:一隻迷路的小老鼠,又餓又困,被一條鳄魚發現,殘忍地吃掉了。接着,傑西•貝林問了孩子們一些問題,比如饑餓的小老鼠還需要吃東西嗎?大腦還工作嗎?小老鼠還愛它媽媽嗎?
孩子們都知道死後的小老鼠已經不需要吃東西了,可是它還會感到饑餓;大一點的孩子明白小老鼠的大腦已經停止工作了,但也認為小老鼠還愛着媽媽。有趣的是,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相信,即使死了,小老鼠的各項心理活動也還在繼續。
這讓傑西•貝林覺得,把生理和心理分開的身心二元論似乎是一種本能,是大腦默認的認知系統,相反,認識到人死後不再有心理功能才是後天習得的。也就是說,人在本能上是相信有鬼的。
傑西•貝林的觀點得到耶魯大學心理學家鮑爾•布魯姆的支持,他認為正是這種分離的認知系統為我們的超自然信仰提供了基礎。
然而,按照傑西•貝林的觀點,我們應該會随着後天習得的認識的增長對鬼怪建立一套免疫系統;所以,這并不能解釋為什麼不相信有鬼阻止不了你怕鬼。
鬼宅心慌慌?有可能是次聲波在調戲你
這就不能全怪你了,因為“鬼魅作祟”是存在的,電氣工程師維克•坦迪就曾在實驗室親眼看見一把花劍中邪似的在地闆上瘋狂抖動。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鬼上身?
讓壹讀君(yiduiread)告訴你吧,這其實是次聲波搞的鬼。坦迪眼中的花劍也是在排氣扇産生的次聲波作用下開始“鬼上身”。
次聲波的來源非常廣泛,從自然界中的電閃雷鳴、老虎和呼嘯還有大象的跺腳,到人類活動中的攪拌機、擴音喇叭的發聲,都能産生次聲波。美國宇航局發現,次聲波不僅能讓人頭痛作嘔視覺扭曲,還能移動小的物體的表面,甚至讓燭光詭異地閃爍不停。
碰到如此異樣又莫名其妙的事情,除了一個“鬼”字,你還能作何解釋?借助次聲波,英國一位淘氣的傳播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和聲學家薩拉•安格列斯讓人們集體撞了次鬼。他們把次聲波混入音樂旋律,通過下水管道釋放出來,讓音樂會現場200名觀衆中的22%以為自己撞鬼了。想想聽現場音樂聽出撞鬼的感覺,也真是醉了。
不過根據坦迪的研究,這種次聲波存在于很多建築物中,強風吹進窗戶,街道上嘈雜的交通,都會産生次聲波。他也曾到各地一些傳言鬧鬼的地下室、城堡、教堂等進行檢測,果然在門道、走廊等處檢出比較強的次聲波——這或許能幫一些鬼宅洗白。
其實,鬼,你值得擁有
不過,千萬别想着把責任推幹淨。想想在同樣的環境下,為什麼你怕得要死别人卻一點兒事都沒有?不是你膽子小,隻怪你想象力豐富又容易被催眠。
關着門的衣櫥、虛掩的木門、月光下生鏽的鐵窗、雨夜裡忽閃忽閃的路燈……這本來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但放到想象力豐富的人面前,就變成鬼出場的前奏了。理查德•懷斯曼發現次聲波、豐富的想象力和容易被催眠是撞鬼的三大要素。
想象力越豐富、越容易被催眠的人也越能成功地說服自己——哦,我感覺到了,他就在後面,就在右肩邊上,他在靠近我,他的手就要抓住我了,完了,抓住我了,好冷,我走不動了,我的腳被定住了,完了我動不了……
可是,如果你告訴壹讀君(yiduiread),即使明白了這些道理,你還是免不了聽到天花闆上的彈珠聲就想起《催眠大師》裡面的孫婆婆甚至不敢往床底下看,那壹讀君就隻能理解為,你很甘心做鬼下臣了——親愛的,你需要鬼。
不要以為壹讀君(yiduiread)在冤枉你,有84%的人都是你的同類哦。所謂“人在吃,稱在看”,哦,不對,“人在做,天在看”,人類在社會層面是需要怕鬼的。傑西•貝林發現,即使是不相信有鬼的人,被告知正處于有鬼出沒的地方時,行為都會更規範。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本能。鬼的存在建立了一種類似于全景監獄的監視系統,能在無形中規範人的行為,增加人的親社會行為,從而幫助人們在集體中存活下來。從這個角度講,鬼和宗教有了同等的意義。
此外,實驗還證明,我們傾向于把世間萬物當做是設計好的、有目的、有聯系的,比如,我們常常會從一些随機的自然現象中尋找因果關系,看成是上天的某種啟迪——很多人前一天晚上夢見飛機失事,第二天就臨時決定改換航班。
所以說,下次再有怕鬼的情緒,不妨想想是你需要這個玩伴呢……祝你今晚好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